那天早上在咖啡馆赶稿子的场景
我正卡壳写不下去,桌上堆满了打印出来的资料,乱得像个鸡窝。隔壁桌的小哥用了个挺大的金属支架在那戳手机,屏幕支棱得老高。我瞄了眼,想着这玩意儿要是能撑我的平板看资料,是不是能腾点桌面空间?搜了下,才知道那玩意儿叫威瑟斯庞支架。
纠结下单的过程
看网上吹得天花乱坠,说啥解放双手、调节灵活。我寻思买回来试试水呗,要是鸡肋就退了。捏着鼻子选了款评价还行的,小两百块,不算便宜也不算贵。下单,等快递。
拆箱和第一印象
包装打开,东西看着还行。金属杆子挺沉,底座是块实心铁疙瘩,稳是真稳。关节部位摸着还算紧实,配件一大堆,手机夹、平板夹、GoPro接口啥都有。组装倒是不难,按说明书咔咔几下就立起来了。
用着用着就发现问题
一开始想着美滋滋,平板架上去,脖子是不累了。结果刚写几行字,问题来了:
- 关节打架:调节起来真是费劲!想竖屏转横屏,得拧好几个关节的螺丝,松了拧拧了松,想微调个角度,一碰整个支架都在晃悠,跟打太极似的,气得我想骂街。
- 夹子吓人:给平板用的夹子,那弹簧力道足得吓人,安上去取下来生怕把平板掰弯了,咯吱咯吱响,听着肉疼。塑料接触面总怕留划痕,用的时候得垫着点软布。
- 占地儿!:底座跟个小哑铃似的,放桌上直接占了小半个角落,想临时挪一下都嫌沉,更别说带出门了。
不信邪的深度测试
我不死心,琢磨着是不是自己没开发出它的潜力。周末专门折腾了一天:试手机看视频、试夹单反拍延时、试把平板架高点看网课。
结论是:能用,但没网上说的那么好。当个固定机位支架还行,夹稳了放着不动。但只要你想稍微动它,比如跟拍个做饭过程,或者边说话边调整演示角度,那个延迟感和晃动感就来了,操作极其不跟手。所谓的“全方位调节”在实际干活时就是个伪需求,调整一步麻烦一步。
它吃灰了三个月…直到…
这玩意儿在角落蹲了快仨月,差点被我挂二手卖了。结果有天拍开箱视频,缺个俯拍固定机位,三脚架太矮。我瞅见它了,死马当活马医:
- 把它桌面支架模式拆了。
- 用三脚架转换头拧在了自己的小号三脚架上。
- 夹着手机,调整高度到俯拍位置。
- 拧死所有关节螺丝!!!
诶?这回意外的稳! 高度够,还不挡光。折腾半天终于找到了它真正合适的定位:当一个重型、固定、需要一定高度的支架用。
掏心窝子说点总结
折腾这一圈下来,威瑟斯庞这玩意儿,优缺点极其鲜明:
优点:
- 用料扎实,底子硬:金属管+实心底座,不是塑料玩具,砸脚上真能疼哭你,稳当。
- 承重没问题:夹个平板、小微单、小灯没问题,只要关节锁死。
- 固定场景下很可靠:一旦在某个位置拧紧放好不折腾了,它就是个稳如老狗的铁疙瘩。
缺点:
- 调节太!费!劲!:灵活性被关节调节方式拖垮,体验极其不流畅,效率极低。
- 便携性是负分:跟“便携”俩字完全不沾边,在家移动都嫌沉,出门?拉倒。
- 夹具有点坑:力道大,材质硬,对设备表面不太友
- 溢价有点高:核心结构就那些,但配上各种小夹头就敢卖几百块,值不值看个人。
给想买的你提个醒: 它就是个工具,别指望多聪明。想买来当“万能支架”天天调来调去秀操作的,趁早收心。但你如果需要个稳定、不介意重量、不需要频繁调节的固定支撑点,比如固定直播、固定俯拍、固定展示个小玩意儿,而且愿意为这份“死沉的稳当”掏钱,那它能干活。千万别信那些“丝滑调节”的鬼话,买它就是买份稳定,别的都是虚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