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折腾的“图拉”项目,这名字听着挺洋气,就是我捣鼓的一个小应用,用来整理和展示一些我感兴趣的信息。
我就是想找个地方把平时看到的一些好玩的东西,比如一些设计灵感、一些有趣的开源项目,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以前都是随便丢在印象笔记里,时间一长,乱七八糟的,找起来费劲。我就寻思着能不能自己做一个,能分类、能搜索,最好还能有点个性化定制的功能。
说干就干,我先调研一下,看看有没有现成的方案。网上搜一圈,发现要么太重,要么太简陋,要么就是不太符合我的需求。干脆,自己撸袖子来!
技术选型上,我没想太多,直接用我最熟悉的 *,后端用 * + Express,数据库用 MongoDB。这套组合我用着顺手,开发效率也高。
先把架子搭起来,前端页面先简单粗暴地搞个列表页,能显示标题、摘要和链接。后端就写几个接口,用来增删改查数据。MongoDB 也没啥好说的,直接装好就用。
接下来就是慢慢往里面填充内容。我把之前印象笔记里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搬过来,分门别类地整理这个过程挺枯燥的,但是看着自己的小应用慢慢丰满起来,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为让“图拉”更有个性,我加一些小功能。比如,可以自定义主题颜色,可以添加标签,方便搜索和筛选。我还接入一个第三方 API,可以自动抓取链接的标题和摘要,省去我手动输入的麻烦。
做到这里,基本上就满足我最初的需求。但是,作为一个喜欢折腾的人,我肯定不会就此罢休。
后来我又给“图拉”加一个分享功能。可以把一些有趣的内容,一键分享到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我还考虑过加入评论功能,但是想想还是算,自己用就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
在部署方面,我选择一个国内的云服务器,用 Docker 部署整个应用。这样一来,维护起来也方便,而且可以随时随地访问。
整个“图拉”项目,从开始到完成,大概花两个多星期的时间。虽然技术上没啥难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数据,如何设计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以及如何高效地部署和维护一个应用。
“图拉”这个项目,虽然不大,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实践。它不仅解决我的实际需求,也让我对前端、后端和数据库等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以后我会继续完善它,让它变得更加强大和好用。
- 技术栈:*, *, Express, MongoDB, Docker
- 主要功能:内容管理, 分类, 搜索, 标签, 分享
- 部署:云服务器, Docker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