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搞博客,总在想网络文化那些事儿,突然蹦出个名字亨利詹金斯。有人说他是参与式文化的老爸,但我压根不知道他是谁。我就开始了我的实践记录。
我咋开始查的
我直接打开了电脑,点开浏览器,搜索“亨利詹金斯”四个字。翻了好几个页面,发现他是美国一个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粉丝文化、网络社群这些东西。我琢磨着,为啥叫参与式文化之父?又接着点开几个文章,边看边抄笔记。但内容太干巴了,专业术语一堆。我就跳着跳到维基百科,草草看了简介。感觉不太过瘾,再找了几个短视频,边喝咖啡边看完,这过程就花了整个下午。
实践中的详细步骤
我打印了几页资料,坐在沙发上开始圈重点。我先整理亨利詹金斯为啥出名,原来他老早就在研究粉丝如何变成创作者,而不是光看热闹。于是我列出了他的5个核心观点。用笔写在大纸上,分门别类。
- 粉丝也能变大佬:他说粉丝不是被动消费者,能自己搞创作,像写同人文、剪视频。
- 网络平台是桥梁:平台让普通用户连接起来,搞互动和分享。
- 文化不是独一份:新旧媒体结合,社区能搞混合东西出来。
- 年轻人学得快:青少年用这玩意儿参与社会活动,比如网上请愿啥的。
- 版权问题得解决:创作者权益和社区分享,得找个平衡。
写完这5点,我拍个照发到自己博客草稿里。但觉得太啰嗦,就重新简化,保证通俗易懂。整个记录过程用了两天,中间还跑图书馆翻书,累得我直打呵欠。
我的个人小故事
为啥我这么折腾?因为2020年疫情那会儿,我被隔离在家整整两周,无聊到爆。我加了个游戏论坛,和网友一起搞线上比赛,从零开始学着写攻略分享。这不是正合参与式文化?粉丝变创作者,就是我亲身体验的。当时论坛吵吵闹闹,大家像一家人似的。后来工作解封了,我还继续做这事。这经历让我明白,亨利詹金斯说的太接地气了。
最终成果和反思
搞完这些记录,我整理成一篇博客文章,发出去反响挺粉丝们说讲得挺实在,没专业术语装模作样。我现在觉得,参与式文化就跟炒菜一样,把料都扔锅里搅和。大家动手一起玩,才能热热闹闹。下次我再搞点其他主题,说不定又出个新发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