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丁捷的契机
这事儿得从上个月堵在早高峰高架上开始说。那天烦得很,前头又追尾了,龟速挪动,骂娘的心都有。电台里叽里哇放广告,我瞎按切换键,结果调到一个讲“沟通调解”的频道,一个女声,语速不快,但句句都说在心坎上,听着听着我那火气就往下掉。主持人口音干净利落,后来知道就是丁捷的声音。当时就觉得挺神,这大姐能掰扯清楚,也没啥大道理,就挺对我的味儿。到家就上网搜“丁捷”,把她那套东西叫“深度沟通策略”,名字挺唬人,但里头的东西好像能用?我抓起笔记本就开始记那些案例。
动手测试:先拿自家开刀
理论再不如自己试试。我琢磨着,家里最容易炸雷的地儿——孩子教育。我闺女十岁,写作业那叫一个磨蹭,以前我俩都是直接吼:“快点!别墨迹!”效果?呵,她眼泪汪汪,我更冒火。
按丁捷里讲的东西,我试着改套路了。
- 第一步:稳住自己。这太难了!看她慢腾腾削铅笔,我心里的鼓点都能跳出来。但我使劲儿憋着没吼,深呼吸了几下。
- 第二步:点现象不喷人。坐她旁边,憋出句话:“闺女,我发现你这铅笔削了快10分钟?(以前肯定是:磨蹭啥你!)”
- 第三步:丢给她个选择。我指指钟:“你是想再花5分钟搞完铅笔,然后咱们1小时内干掉数学?还是现在开始写,铅笔我帮你弄?”
她愣了一下,居然选了后者!效果:当天作业完成速度快了三分之一,没吼叫没眼泪。我老婆看我的眼神像看外星人。晚上我跟她讲了丁捷这套,她半信半疑,说“你这三分钟热度?”
实战升级:硬仗来了
光哄小孩不算公司里才见真章。上周五下午快下班,合作方一个项目小leader气冲冲杀到我工位,嗓门贼大,意思是我们提供的数据接口变来变去,害他团队多熬了好几个通宵,搞砸了事情要我们背锅。
搁以前,我肯定怼回去:“合同附件写清楚了!你自己不看怪谁?”那必吵翻,合作完蛋。这回我咬牙用了丁捷那套:
- 第一步:闭嘴听。硬是憋着没打断他,脸上还得稳住。他喷了足有五分钟,唾沫星子都差点溅我脸上。
- 第二步:复述核心,确认问题。等他停,我说:“我理解下哈,你是说上周三接口的XX字段调整没及时同步,导致你们用了旧版本做了很多无用功,还连带影响了Y模块,现在很着急,是这样吗?”(要点:抓住具体问题,不模糊)
- 第三步:只谈方案,不纠缠对错。我说:“我的错,这块同步确实有疏漏(管他谁对错,先担下来缓和气氛)。现在你看这样行不行:第一,我让技术立马给你权限,能看到实时接口文档变更记录;第二,我今晚配合你技术把Y模块的数据紧急补一份最新可用的。第三,明天上午10点咱俩组个小会,碰碰后面流程怎么对齐。” 没辩解,直接给落地动作。
效果惊到我了:对面那兄弟愣了,火气明显消了八成,声音低了八度:“呃…那也行…麻烦你了。” 第二天会议异常顺利,合作方还道歉说昨天太激动了。
体感真没那么“神”
这么实操了一个多月,丁捷这套东西对我影响有多大?实话实说:
- 不是仙丹,但像套工具。没法让所有冲突消失,但给我提供了几个关键时刻能掏出来用的“扳手”或者“螺丝刀”,知道怎么下手去“拧”,不至于像以前只知道用锤子(吵、骂、杠)。
- 核心就是“把人的情绪和事分开”。先处理对方炸毛的情绪(倾听、确认),再处理那个具体的事儿(方案)。很多冲突卡就卡在第一关上,都在飙情绪,事就黄了。
- 效果看投入程度。我得时刻提醒自己“刹车”,不然老本能秒回。但一旦憋住了,认真走完这几步,效果立竿见影。特别是工作上,省了不少吵架的时间,少了很多内耗。家里嘛老婆最近说我“像个人了”,这评价可真高。
- 真没那么玄乎。什么“深度沟通”,我觉得就是说话时带点脑子,带点体谅,把人当人看。丁捷不过是把这些常见却容易被忽略的东西系统化了,让人更容易上手操作。
昨天冰箱突然不制冷了,保修电话里客服跟我打太极,我差点吼出来,话到嘴边又憋回去,学着把冰箱编号和具体症状快速清晰说完,强调“我只需要维修工尽快上门”。客服小哥很利索就安排了。挂了电话,我突然笑了——丁捷这套,好像真练成肌肉记忆了?挺管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