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在图书馆翻德语文学资料,电脑上搜耶利内克电子书的时候突然被404了,气得我差点拍桌子。回家越想越纳闷,这老太太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凭啥连书名都成敏感词?
第一本撞枪口的《钢琴教师》
去年在二手书市淘到本繁体版,翻开就惊了。开篇就是女老师拿剃刀自残的描写,边看边起鸡皮疙瘩。母亲把四十岁闺女当布娃娃控制那段,我下意识瞄了眼在厨房忙活的我妈。最绝的是用破碎玻璃当情趣道具的情节,刚看到这儿我媳妇突然探头问晚饭吃吓得我把书塞屁股底下。
- 性虐情节被当黄书处理
- 母女畸恋撞上"护苗行动"
- 维也纳音乐圈黑幕太赤裸
踩雷踩疯的《情欲》
托德国留学的表弟偷运回来,白色封皮裹着超市广告纸。男主把老婆当牲口使唤的片段,看得我半夜坐阳台上抽烟。最绝的是每章开头都引《资本论》,可正文全是床戏,马克思要是知道估计得气活过来。有回放书架上被来做客的姑姑看见,老人家摸着书脊说"这书名挺好",我冷汗唰地湿透后背。
禁书三连爆:- 家暴细节过于写实
- 套着文学壳子的成人内容
- 把婚姻剥得比屠宰场还血淋淋
核弹级的《死者的孩子》
这本连德语原版都难搞,在某旧书网砸了三百块。刚拆快递就被开篇震懵了——二战士兵尸体在说话!三百页通篇鬼魂视角,纳粹亡灵在奥地利晃荡。看到幽灵军官把现代超市当集中营那段,我抓起手机想发朋友圈,结果手指悬在发送键上半小时没敢按。
封杀终极原因:- 亡灵叙事太邪门
- 历史伤疤撕得太狠
- 把民族罪孽写成玄幻小说
查资料时遇见个文化局退休老头,蹲图书馆饮水机旁边跟我嘀咕:"八十年代《钢琴教师》译稿都印好了,领导翻开第十二页直接摔茶杯。"最近发现淘宝上卖"耶利内克套装"的,点进去全是空白笔记本。气得我翻出硬盘里扫描版,连夜用牛皮纸包了三层书皮——书脊上手写《老年广场舞指南》。
昨天跟媳妇吵架,她吼了句:"你这毛病跟耶利内克写的小说似的!"俩人突然愣住笑场。要我说,能把人名字变成形容词,这老太太就算没白被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