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伙儿扯扯这个叫‘沙菲尔’的玩意儿。我估摸着不少人可能都没听过,我一开始也是,啥玩意儿这是?听着怪洋气的。后来咂摸咂摸味儿,发现这东西就在咱们身边,你留神不留神,它都可能坑你一把,让你脑子短路。
那段差点把我整废了的日子
我跟你们说,我自个儿就掉这坑里过,还不止一次。印象最深的是前几年,那时候手头紧得叮当响,真是兜比脸还干净。每天眼睛一睁,脑袋里就俩字:搞钱! 看啥都像钱,走路恨不得一步一个钢镚儿。那会儿别说啥学习进步、提升自己了,脑子根本不转,就跟生锈的齿轮似的,嘎吱嘎吱响,但就是不动弹,或者说,只往钱那一个方向动。
那时候,我记得想学个新技能,想着多条路多口饭吃嘛买了几本破书,也找了些网上的免费视频瞅瞅。结果?屁用没有! 脑子就跟一团浆糊一样,看啥都看不进去。平时可能琢磨半小时就能明白的玩意儿,那会儿看一天都跟看天书似的,字都认识,连一块儿就不知道说啥了。越急越学不进去,越学不进去就越急,形成个死循环。整宿整宿地失眠,翻来覆去烙饼,白天起来眼圈黑得跟大熊猫似的,脾气也变得贼大,看谁都不顺眼,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能点着我。我当时真觉得自己快废了,心里直犯嘀咕,琢磨着是不是我这人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干啥啥不行。
一个老哥的点拨
后来也是机缘巧合,有一次跟个认识挺久的老哥们儿喝酒,几杯马尿下肚,话匣子就收不住了,我就开始大倒苦水,说我这脑子咋就不好使了?是不是提前老年痴呆了。那哥们儿呷了口酒,不紧不慢地跟我说:“你小子这是饿疯了,心思全在那上面,脑子能好使才怪!你想想,你一天到晚就琢磨那点钱,你脑子还有地方想别的吗?这就像你看东西,拿个管子瞅,就只能看见管子那么大点地方,旁边的花花世界你全错过了。”
我当时听着,心里咯噔一下,好像是这么个理儿。回去之后,我就自个儿瞎琢磨这事儿。后来不知在哪儿,可能是在网上瞎逛的时候,看到有人说啥‘稀缺心态’,就是说人一旦缺不管是钱、时间,还是啥安全感,脑子就会变笨,注意力全被那缺的东西吸走,判断力直线下降,跟个睁眼瞎似的。再后来我才模模糊糊知道,这背后好像就有个叫‘沙菲尔’的学者专门研究这破事儿。具体他咋说的,那些个洋文我也记不太清了,反正就是那么个意思:稀缺会让你变傻,顾头不顾腚。
我是怎么爬出坑的
知道了这个之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给自己松绑,或者说,换个活法试试。比如,那会儿虽然还是缺钱,但我强迫自己每天抽出个半小时一小时的,啥也不想,就纯发呆,或者听听不费脑子的音乐,让脑子歇歇。学东西也不再一口气学仨小时了,顶多学个四五十分钟就打住,起来活动活动,伸个懒腰,或者干脆出去溜达溜达,看看天,看看树,看看路上来来往往的人。
我就告诉自己,妈的,老子就这样了,爱咋咋地,饭总得一口一口吃,路也得一步一步走,急也没用,越急越错,反而把自己搞残了。以前总想着一步到位,恨不得今天学明天就能用上赚钱,现在不了,就慢慢磨,哪怕一天就学明白一个知识点,那也行。
你们猜怎么着?这么一折腾,慢慢地,脑子好像真清醒点了。看书也能看进去点了,虽然还是慢,但至少不犯堵了,不像以前那样看啥都烦。脾气也没那么冲动了,遇事能稍微冷静一点想想到底咋回事。钱还是缺,日子还是紧巴巴,但心里头没那么慌得一批了。就好像原来脑子里塞满了稻草,还着着火,现在好歹把火灭了,也腾出点空隙,能喘口气了。
这个‘沙菲尔’说的稀缺,对我来说,就是个大嘴巴子,狠狠抽醒了我,提醒我别把自己当牲口使,也别老觉得自己不行。有时候,你觉得自个儿笨,反应慢,干啥啥不行,吃嘛嘛不香,说不定不是你真不行,是你太缺了,脑子被占满了,‘带宽’不够使了,CPU直接干烧了。该放空就放空,该摸鱼就摸鱼(当然是在不耽误正事儿的前提下),给脑子留点儿白,比啥都强。这都是我自个儿瞎折腾的一点经验,不一定科学,大伙儿就当听个乐子,别太当真。关键是,别让‘缺’把咱自个儿给困死了,把脑子给整短路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