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琢磨“NBA50大巨星”这事儿的一些经历和想法。不是啥高深理论,就是瞎琢磨,图一乐呵。
最初的念想
那还是挺早以前的事儿了,具体哪年我都有点模糊了,反正是NBA搞了个五十周年庆典。当时我也就是个普通球迷,电视上、报纸上(那会儿网络还没那么铺天盖地)就开始宣传这个“50大巨星”的评选。我当时就寻思,这事儿有意思,这么多厉害的球员,怎么个选法?谁能进去,谁又会落选?
我的“实践”开始
说干就干,我也没闲着。我找了张大白纸,买了根笔,就开始凭我自个儿的印象和那点儿可怜的篮球知识,列我心中的“50大”。我跟你说,这活儿可真不好干!
- 第一步,回忆和搜集: 我先把我脑子里能想到的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写下来。张伯伦、拉塞尔、贾巴尔、魔术师、伯德、乔丹……这些肯定是跑不了的。然后我就开始翻我那些旧的篮球杂志,看看以前的报道,回忆一下那些球员的“丰功伟绩”。
- 第二步,筛选和纠结: 这写下来的人,远不止50个。怎么办?那就得开始筛选。这就头疼了。有些球员,数据特漂亮,但冠军少;有些,冠军拿到手软,但可能某个时期不是球队绝对核心。我就在那儿反复比较,看谁的荣誉更硬,谁的统治力更强,谁对篮球这项运动的影响更大。 我记得当时为了几个名字,比如某些上古大神和一些我刚看球时还算当打之年的球星,真是纠结了好久。
- 第三步,位置平衡(瞎操心): 我还自作多情地考虑了一下各个位置的人数,想着不能全是中锋或者全是后卫?虽然官方后来好像也没太强调这个。
对照官方名单的“惊喜”与“意外”
等我好不容易把我那份名单“憋”出来,过了段时间,官方的正式名单也公布了。我赶紧拿过来一对照,有那么些是跟我想到一块儿去的,心里还挺得意,感觉自己“懂球”了。但也有不少出入。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意外”就是沙奎尔·奥尼尔。 我记得那时候最大的争议点之一就是奥尼尔,那哥们才打了几年球?好像也就四五个赛季,居然就进去了!当时我还跟哥们儿掰扯这事儿,觉得是不是太早了点。但后来想想,人家评选委员会(后来才知道,这玩意儿是联盟找了一帮退役球员、教练、还有些记者一起鼓捣出来的)肯定有他们的道理,奥尼尔那几年的表现确实是现象级的,潜力肉眼可见。
还有些我觉得应该进的,结果没进,心里也嘀咕了几下。但这就是评选嘛总有遗憾,总有讨论的空间。
后续的思考与沉淀
这事儿过去这么多年了,回过头来看,挺有意思的。
这个评选本身就是个引爆话题的好方法。 说白了,NBA搞这个,不就是为了五十周年庆典造势嘛扩大影响力。球迷们有得聊,媒体有得写,球员们也脸上有光。
它确实也给后来的球迷一个很好的历史参照。 很多年轻球迷可能没看过那些远古巨星打球,但通过这个名单,至少能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些牛人存在过。
再者,这种名单,主观性肯定是有的。 就像我自个儿列名单,也是凭我的喜好和认知。官方的评选委员会人多,可能更全面客观一些,但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而且人家也说了,这50个人,排名不分先后,都是传奇。
后来NBA搞了个75大,这50个人据说都还在里面,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虽然75大又有了新的争议,比如谁谁谁凭啥进,谁谁谁没进太可惜了之类的,但这不正是篮球的魅力之一嘛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
当年琢磨这个“50大巨星”名单,虽然就是我自个儿的一点小实践,但也让我对NBA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更爱这项运动了。现在有时候跟年轻球迷聊起天,还能拿这些老黄历出来说道说道,也挺有意思的。
好了,今天就瞎叨叨这么多,纯属个人回忆,大家听个乐就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