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菲勒斯概念刚听名字可真够唬人的。一开始我连这词儿怎么念都卡壳。但架不住好奇心重,看着一堆哲学书、心理学书里老提它,好像不懂这个就摸不到人家讨论的边儿了。行,那我就硬着头皮试试看。
第一关:先搞清楚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我琢磨着,学东西得从根儿上刨,先弄明白“菲勒斯”字面上是啥意思。这词儿老派了,搁古代就是指男性生殖器那部分。这没啥遮遮掩掩的,生理名词嘛我开始以为就这点事,后来发现我天真了!查着查着就发现不对了,特别是看弗洛伊德那帮精神分析大佬说的,这玩意儿压根儿就不是字面那回事!人家说得玄乎着,什么权力、象征、符号秩序… 我这下彻底懵圈了。
完全找不着北!我就想,光我一个人瞎琢磨不成,得找个浅显点的“导游图”把我领进门。翻箱倒柜,终于找着几本看起来没那么吓人的入门小册子,大概都是给没基础的人准备的。读这些书就像是爬山前看导游图一样,虽然还是模糊,但至少知道前面有几个坡要爬了。
第二关:顺着大佬的脚印慢慢摸
入门图看完了,心里有点谱了,知道这概念跟啥心理学、符号学、性别扯上关系了。那就该动真格的,啃啃弗洛伊德和拉康这些元老的原著了。弗洛伊德还算相对好啃点,虽然他讲话也有点绕。但他提到了“阉割焦虑”、“阴茎羡慕”这些词儿,把这些概念跟菲勒斯象征意义挂上了钩。我终于咂摸出一点味道了:噢,原来菲勒斯在精神分析这儿,已经变成了一种象征,代表的是一种“全能的、缺失的”中心玩意儿。
可真正让我感觉“雾草原来还能这么玩”的是拉康。拉康直接给菲勒斯整了个大升级。他说这玩意儿是“能指中的能指”!这句话我看了不下十遍,感觉每个字都认识,拼一起就成天书了。他扯到什么“父亲的法则”,符号秩序里头怎么缺了它不行…这部分简直折磨死人。我只好逼着自己反复读,一遍不懂再来一遍,同时狂翻各种解读文章、讲义笔记,就像对着参考答案学解题一样。
光看理论太枯燥了,我就琢磨着怎么用生活里的例子来套这套理论。比如,为啥社会上总觉得“阳刚之气”代表力量?为啥有些广告老爱暗示用了某产品就能显得特“男人”?这玩意儿咋就成了权力和价值的代名词了?这么一联系,好像那些抽象概念稍微活泛了一点。
第三关:往更宽的地盘瞅瞅
感觉摸到点门道了,好奇心也更重了。我就开始往别的地方探头探脑。女性主义理论家们对这个菲勒斯符号意见大着!不少人批判它构建了一套男性中心的话语霸权,把女性定义为“被阉割的”、永远“缺失”的一方。这不就是菲勒斯象征在文化和社会里的具体体现吗?读着这些批判,感觉理解又多了一层。
然后又看到后结构主义那边也在玩这个符号。哲学家们讲“去中心化”、“解构权威”,这菲勒斯符号不就是个要被打倒的“大boss”之一吗?代表绝对权威的符号被质疑了。感觉这概念像个连接点,把好几个领域的讨论都串起来了,挺有意思。
这么一步步捣鼓下来,我才算勉强把这个概念在自己脑子里搭起个架子。原来菲勒斯概念就像个层层包裹的洋葱:剥开第一层,看到生理基础;再剥一层,是精神分析里的核心象征符号(代表缺、代表欲望对象、代表权威);再往外看,它在文化、社会、性别政治里扮演着根深蒂固的角色。想真正弄懂,真得一层层剥开。
给想试试水的朋友几点建议:
- 工具书是块好敲门砖:别一上来就被大部头吓趴下,先找本讲得直白的导论书打个底。
- 精神分析大佬的书是主战场:弗洛伊德打底,重点死磕拉康(准备好被虐)。
- 别只盯着书本:看到电影、广告、社会现象时,试试能不能把菲勒斯象征这一套往里套套看。
- 听听不同阵营的吵架:女性主义学者和后结构主义思想家怎么批判、怎么玩转这个概念,角度会很不同。
学菲勒斯概念就跟解一个超级复杂的结差不多,只能一点点耐心来。理论确实烧脑,有时候觉得要爆炸了。但每弄懂一点点,就能把之前不懂的几件事也连起来看懂一些,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还是很爽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