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一个词儿,“马达姆”。这词儿我最早听着,还以为就是电影里那种外国贵妇,一口洋腔,特有派头。
我是怎么开始留意这词儿的
也不是啥大事儿。就是有一阵子,我待过一个地方,那儿时不时就能听见有人这么称呼人。一开始我没在意,后来听多了,就琢磨开了。这“马达姆”到底是个啥意思?真就是“女士”、“夫人”那么简单?
就好琢磨这些边边角角的事儿。于是我就开始留心了。我的“实践”过程也简单,就是竖起耳朵听,瞪大眼睛看。看看他们都管谁叫“马达姆”,啥场合用。
观察下来的一些发现
你还别说,这一观察,还真让我咂摸出点儿味儿来。他们叫的“马达姆”,有几种情况:
- 确实有钱的:这个最直接。穿金戴银,出门车接车送那种,街坊邻里背后就嘀咕,“瞧那马达姆”。这词儿里头,多少带点儿羡慕,也可能有点儿别的复杂情绪。
- 有“洋派”的:不一定真有钱,但可能说话办事,或者就是那股劲儿,让人觉得“不一样”。可能是以前跟外国人接触多,也可能就是天生那股范儿。我记得有个老太太,以前在哈尔滨待过,俄语说得贼溜,虽然穿得朴素,但邻居小孩淘气了,她一瞪眼说几句,那气场,有人就半开玩笑叫她“老马达姆”。
- 有点“厉害”的:这词儿有时候还带着点儿“不好惹”的意思。比如市场里哪个摊主特别能说会道,或者哪个大姐头特别有主意,能张罗事儿,偶尔也会被人戏称一句“马达姆”。
我发现,这“马达姆”,很多时候已经不单单是俄语里头那个“女士”了。它在咱们这儿的土里,长出了新的枝丫。它像个标签,贴上去之后,那个人在你心里头的形象就立体起来了,但也可能就片面了。
我琢磨出来的道理
后来我就想,这词儿跟很多咱们用的“外来语”或者“流行词”差不多。一开始有个本意,用着用着,大伙儿就根据自个儿的生活经验,给它添油加醋,让它变得特别本土,特别有生活气息。
听到“马达姆”这词儿,不能光从字典里找意思。关键还得看说话那人的表情,听他那语气,再结合当时那情景,才能大概明白他心里头想的是个啥样的“马达姆”。这里头的学问,还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
这就算是我对“马达姆”这词儿的一点实践心得。说不上多深刻,就是自个儿瞎琢磨的一些体会,分享给大家乐呵乐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