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最近琢磨并实践的一件事儿,我给它起了个名叫“翼”,就是想看看怎么能帮孩子更有想象力,感觉像是给他安上一双能自由飞翔的翅膀。
起因是啥?
是这么回事儿。我发现,现在家里的小家伙,有空就抱着个平板或者手机,眼睛都快粘上去了。以前,孩子挺能闹腾的,自己能玩半天,编些稀奇古怪的游戏。可电子产品一上手,立马就安静了,跟个小木头人似的。我看着心里有点不得劲,总觉得这样下去,他那点儿天马行空的劲儿,都快被屏幕给吸走了。
开始动手试试
我就琢磨着,不能老这样。第一步,我就试着限制他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刚开始挺难的,孩子不乐意,哼哼唧唧的。没东西玩了,他就喊无聊。光限制不行,得给他找点事干。
然后,我就翻箱倒柜找出了以前的积木。一开始他兴趣不大,我就陪着他一起搭。不规定搭什么,就瞎搭。我说:“你看这个像不像个飞船?” 他就开始接话:“不像,这明明是个怪兽!” 有点意思了。
- 我们一起搭了个歪歪扭扭的“城堡”。
- 后来又用积木拼了个“停车场”,把他所有的小汽车都停进去。
除了积木,我还找了些废纸盒子、塑料瓶什么的。我说:“咱们来造个东西!” 也没具体目标,就让他自己捣鼓。他拿着胶带、剪刀(当然我在旁边看着),这里粘一块,那里剪个洞。弄出来个四不像的东西,他兴奋地跟我说这是“超级无敌机器人基地”。虽然在我看来就是一堆破烂,但看他那认真的小模样,我觉得这事儿有门儿。
进阶玩法:编故事
后来我又想了个辙。以前都是我给他讲故事,现在我试着让他给我编故事。晚上睡觉前,我说:“今天轮到你给爸爸讲个故事了,随便编一个。”
一开始他有点懵,不知道说我就引导他:“你看窗外,假如有颗星星掉下来了,会发生什么?” 他就顺着我的话开始编:“星星掉下来,砸到我们家房顶了……然后从星星里出来一个小兔子……” 故事可能没头没尾,逻辑也乱七八糟,但关键是他开始动脑子去想了,去创造了。
过程中的发现
就这么着,折腾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几个事儿:
- 不能急。 孩子想象力的“开关”不是一下子就能打开的,得慢慢来,需要耐心陪着。
- 要鼓励,别否定。 不管他弄出个或者编出个多离谱的故事,我都先说“有意思!”或者“?然后?” 让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是被看见、被尊重的。
- 大人也得参与。 光让他自己玩还不行,我得跟着一起“疯”,一起瞎想,这样他才更有劲头。
现在咋样了?
虽然他还是喜欢看动画片,但明显没以前那么沉迷了。他会主动找积木玩,或者拉着我用纸盒子做东西。有时候还会冷不丁冒出一句:“爸爸,假如我们家房子会飞……” 我觉得,他心里那双想象的“翅膀”,好像真的慢慢展开了点儿。这过程没啥高深理论,就是瞎琢磨,动手做,陪着玩。感觉挺值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