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着自己动手搞点啥吃的,尤其是那些调味料。外面买的那些个调料,总觉得差了点意思,要么味道太单一,要么就是感觉不够劲儿。前阵子看纪录片,又刷到不少关于印度菜的内容,那个“马萨拉”老是被提起,听着就挺神秘的,感觉是印度菜的灵魂。
我一开始也以为马萨拉就是那种黄黄的咖喱粉,后来自己查了查,才搞明白,这玩意儿学问大着!它不是特指某一种香料,而是一大堆香料混合起来的总称。根据搭配的食材不同,配方也千变万化,有干粉状的,也有湿糊状的。这下可把我给勾引住了,心想这不比单纯买一包咖喱粉有意思多了?
我的马萨拉探索之路
我就决定自己上手试试,捣鼓一份属于自己的马萨拉。说干就干!
第一步,准备香料。这个是核心。我翻了不少资料,也看了些美食博主的分享,大概列了个单子。主要就是些常见的,比如:
- 小茴香籽 (孜然)
- 香菜籽
- 黑胡椒粒
- 丁香
- 肉桂棒 (我用的桂皮)
- 小豆蔻 (绿色那种)
- 干姜粉 (本来想用生姜,但做干粉还是用干的方便)
- 姜黄粉 (这个主要是上色,也带点特殊风味)
- 可能还会加点卡宴辣椒粉,增加点辣度,不过我这回做得比较温和。
跑了几家干货店和超市,总算是把这些七七八八的香料给凑齐了。看着这一堆花花绿绿、奇形怪状的香料,心里还挺有成就感的。
第二步,处理香料。香料买回来,不是直接磨粉就完事儿的。很多香料需要先烘烤一下,行话叫“干焙”,这样能把它们的香味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我找了个干净的平底锅,不用放油,开小火,把小茴香籽、香菜籽、黑胡椒粒、丁香、肉桂(我把它掰成了小段)、小豆蔻这些需要焙的香料分批放进去,慢慢地翻炒。这个过程得有耐心,火大了容易糊,糊了就发苦了。炒到能闻到浓郁的香味,颜色稍微变深一点点,摸起来烫手,就差不多了。干焙的时候,那个香味儿,一下子就窜出来了,整个厨房都香喷喷的,特别提神!
第三步,研磨。等焙好的香料晾凉之后,就该研磨成粉了。有专业研磨机当然最我家里没有,就用了料理机带的研磨杯。为了磨得细一点,我还分了好几次打。有些特别硬的,比如肉桂和小豆蔻壳,我先用擀面杖敲碎了点再放进去磨。这个过程声音有点大,但看着那些颗粒慢慢变成细腻的粉末,感觉特别解压。姜黄粉和干姜粉因为已经是粉状了,就不用再磨了,等其他香料磨好后直接混合进去就行。
第四步,混合与过筛。把所有磨好的香料粉,再加上姜黄粉和干姜粉,倒进一个大碗里。然后用勺子充分搅拌均匀。为了追求更细腻的口感,我还特意找了个细网筛,把混合好的香料粉过了一遍筛。筛掉了一些没磨彻底的小颗粒,得到的马萨拉粉就更加顺滑了。
储存。做好的马萨拉粉,我找了个干净的密封玻璃罐装起来,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它的风味,防止香味跑掉或者受潮结块。
看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这一罐颜色深沉、香气扑鼻的马萨拉粉,心里那叫一个美!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虽然过程稍微麻烦了点,从买香料到焙烤再到研磨,一步步都得亲力亲为,但这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自己做的,用料扎实,味道也更纯粹、更复合,比外面买的成品香多了!
这回做的这个算是比较基础通用的葛拉姆马萨拉(Garam Masala),下次准备用这个马萨拉炖个羊肉或者做个鹰嘴豆咖喱,想想都美滋滋。实践出真知,自己动手,乐趣无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