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我琢磨普特南这事的儿。这也不是啥新鲜玩意儿,就是自己瞎捣鼓的一点记录。
最早知道普特南这名字,好像是看啥电影来着,对,就是那种讲虚拟现实,人是不是活在“缸”里的片子。当时就觉得这想法挺神的,后来跟人瞎聊,有人就提到了普特南,说他有个“缸中之脑”的想法,挺早就在书里写过。
好奇心上来了,我就想着得找来看看。一开始也没个方向,就想着找找他最有名的东西是跑去图书馆翻了翻,也托朋友找了些资料,发现这老哥写的玩意儿可真不少,什么心灵哲学、语言哲学、科学哲学,还搞逻辑,看得我头都大了。
怎么开始啃?
直接看他的原著,比如那本《理性、真理与历史》,我试了试,对我这种没啥哲学底子的人来说,太费劲了。里面的词儿绕来绕去的,看了几页就犯困。
后来我就换了个路子。先不求看懂全部,就抓住那个“缸中之脑”的想法使劲琢磨。我去找了些解读性的文章,看看别人是怎么理解这个思想实验的。这么一来,感觉稍微好点了,起码知道他在讨论大概是关于我们怎么知道现实是真的,语言和世界是啥关系之类的破事儿。
我记得当时还做了点笔记,主要是:
- 缸中之脑:就是假设有个大脑泡在营养液里,连着电脑,电脑给它各种信号,让它以为自己活在一个真实世界里。
- 普特南的论证(大概意思):他好像是想说,如果我们真的是缸中之脑,我们就没法真的设想或者说出“我们是缸中之脑”这句话,因为我们的词语(比如“缸”、“脑”)指向的都是模拟世界里的东西,而不是那个“真实”的缸和脑。
- 影响:这想法对后来很多关于意识、现实、人工智能的讨论都有影响。
光看不想肯定不行。我就开始自己琢磨,这老哥的论证到底有没有道理?如果我是缸中之脑,我说的“苹果”跟我妈说的“苹果”指的是一个玩意儿吗?如果不是,那交流还有啥意义?越想越觉得脑子不够用。
啃了一段时间后的感觉
后来又陆陆续续看了他的一些其他文章片段,还有别人写的关于他的介绍,比如把他和另一个叫罗蒂的哥们儿放一块儿讲,说他们都是搞啥“新实用主义”的。感觉普特ナム这人思想还老变,不同时期观点还不太一样,更是搞得我有点懵。
但通过这段时间的瞎琢磨,我算是对普特南有了个大概的印象。知道他是哲学圈里一个挺重要的人物,想法挺多也挺深,特别是在分析哲学那块儿挺牛的。虽然他的东西不好啃,但确实能引发很多思考,尤其是关于我们怎么认识世界这方面。
也没说完全搞懂他了,估计也搞不懂。就是偶尔还会翻翻相关的文章,或者看到啥科幻作品想到他的理论,就觉得这老哥的想法还真有点意思。算是个持续进行中的学习过程,也没啥终点,就是觉得有意思,就继续琢磨琢磨。
行了,今天就先唠这么多,算是个阶段性的小记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