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前段时间瞎折腾的一个玩意儿——石圭。
起因是啥?也没啥大事儿,就是在家闲着刷手机,看了一些关于古代礼器、文物的介绍。看着看着,就瞅见这个“石圭”了。图片上看着就是个长条儿的石头片子,有的头是尖的,有的好像是平的。介绍说这玩意儿在古代可是个重要的东西,什么皇帝、诸侯,开大会、祭祀都得用,算是个身份权力的象征。
就喜欢琢磨这些老物件。一看这石圭,感觉形态挺简单的,不像那些个鼎、尊那么复杂。心里就痒痒了,寻思着,咱也弄一个玩玩?人家古代用的是玉,或者好石头,咱没那条件,也不懂那个。就想着,找块差不多的石头,自己动手磨一个出来,体验体验过程就行。
找石头是第一步
这第一步就得找合适的材料。我想着得找那种稍微平整一点、有点硬度、但又不能太硬,不然我这手头家伙事儿可整不动。玉肯定是别想了,那玩意儿咱碰不起。就去附近河边、或者工地旁边转悠,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石片。找来找去,弄到一块颜色灰不溜秋的板岩,感觉厚薄还行,硬度也凑合,应该能下手。
开始动手磨
家伙事儿都简单,就是砂轮机(借邻居的,嘿嘿)、粗细砂纸、钢锉,还有一盆水,用来降温和减少粉尘。安全第一,口罩、手套那都得戴严实了。
先把石头大概比划了一下,想要个啥形状。就照着网上看到那种最常见的,上面一个尖头,下面方方正正的长条形。先用砂轮机把大致的轮廓给打出来。这玩意儿噪音大,粉尘也多,得在院子里弄,还得注意别扰民。
- 先把大块的石头切割成长条。
- 然后慢慢把一头磨出尖角,大概是个等腰三角形的样子。
- 另一头修平整。
- 再把整个石圭的两面磨平。这步最费工夫,得有耐心,一点点来。
磨的时候得沾着水,不然石头烫手,粉尘也呛人。一边磨一边看,保证形状别跑偏了,厚薄也得均匀点。弄得满手都是泥浆,衣服上也溅了不少点子。
细活儿打磨
大形出来之后,就开始上细活儿了。砂轮机太猛,只能干粗活。接下来就得靠钢锉和砂纸了。先用粗砂纸把砂轮留下的痕迹磨掉,再换细砂纸,一点一点地打磨光滑。这个过程就是纯粹的水磨工夫,胳膊都快抡圆了。得有耐心,慢慢磨,越磨它就越光滑,手感也越
我看有些资料上说,有的石圭上还有孔,可能是用来穿绳子或者固定的。我也试着用小电钻打了孔,不过没经验,差点把石头钻裂了,吓得够呛,还是弄成了。不过打出来的孔有点毛糙,又用小圆锉和砂纸打磨了好一阵子。
完工瞅瞅
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天,总算是弄完了。拿在手里掂量掂量,虽然跟我找的那块板岩材质很普通,肯定没法跟博物馆里那些真正的玉圭、石圭比,但形状上还真有那么几分意思。表面摸着也挺光滑,那个尖角也挺像样。
整个过程下来,累是真累,但也挺有意思的。就感觉,古人做这些东西也不容易,就算是用石头代替玉,那也是得花心思、下功夫的。现在咱做这个就是图个乐,体验一下。看着自己亲手磨出来的这么个“石圭”,摆在桌子上,还挺有成就感的。虽然它没啥实际用途,就是个摆设,但这个过程,这个琢磨劲儿,我觉得挺
行了,今天就先唠叨这么多,下次再有啥好玩的手工实践,再来跟大家分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