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我一头扎进了伯恩哈德这个作家的书堆里。起初,就是偶然在书店翻到了他的一本,好像是叫《伐木》还是啥的,具体记不清了,封面上写着奥地利作家。拿起来读了几页,嚯,那感觉,挺特别的。
刚开始读的时候,真有点儿不适应。那句子长得呦,一段话有时候翻好几页才完。而且里面那股子劲儿,老是在那儿叨叨叨,翻来覆去地说,有点儿像个老头子在旁边不停地抱怨,怼天怼地的。看得我脑子嗡嗡的。当时就想,这啥玩意儿?咋这么拧巴?
啃硬骨头的过程
人有时候就是有点贱骨头。越是觉得怪,越想搞明白他到底想说我就硬着头皮往下读。读完了《伐木》,又去找了他的别的书,比如那本讲他和维特根斯坦侄子友谊的,《维特根斯坦的侄子》。这本书感觉稍微好点儿,没那么“冲”,多了点人情味儿,讲他俩都在医院里,一个治肺病,一个治精神病,那种感觉挺微妙的。
我发现读他的书,得有点耐心。不能急,就得跟着他那个节奏走。他老喜欢写那些艺术家、知识分子什么的,好像对这些人又爱又恨。像《沉落者》里写那几个音乐家,追求完美都追求到有点病态了。读的时候,我就琢磨,这老哥是不是自己也这样?听说他本人也是个挺怪的人,得罪了不少人。
- 感受一: 他的文字确实有股魔力,虽然读着累,但容易上瘾。那种尖酸刻薄的讽刺,有时候还挺过瘾的。
- 感受二: 特别会写那种心理活动,一个人坐在那儿,脑子里能翻江倒海想上一大堆,全是批判和不满。
- 感受三: 对奥地利,特别是维也纳,那真是感情复杂,一边骂一边又离不开的感觉。
现在的感觉
现在陆陆续续读了他好几本了,包括那个自传五部曲也翻了翻。不能说完全读懂了,但好像稍微摸到点门道了。感觉就像认识了一个脾气特臭、但又有点真本事的老朋友。你知道他说话难听,看啥都不顺眼,但有时候他说的话,又戳到点子上了。
对我来说,读伯恩哈德就像一种实践。 不是轻松愉快的消遣,更像是在锻炼自己的阅读耐受力,还有跟一种特别拧巴的思维方式打交道。有时候读得头疼,有时候又觉得“有点意思”。还会不会继续读下去?估计会的,毕竟已经开了这个头,就想看看他还能怎么“折磨”读者,或者说,还能带来点啥不一样的想法。
这回“伯恩哈德阅读实践”,过程挺折腾,但收获也挺怪,挺独特的。就这么个事儿,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