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搞这个PPK,也是没办法。之前做测绘或者航拍啥的,定位精度总感觉差那么点意思,特别是搞那种需要精确模型的项目,后期处理简直是折磨人。一开始用的是普通GPS,那飘忽不定的,点位对不上,费老大劲了。后来听说有PPK这玩意儿,说是能把精度搞到厘米级,而且不像RTK那样对实时信号要求那么苛刻,就想着自己动手试试看。
准备家伙事儿
第一步就是准备东西。得有个支持记录原始观测数据的无人机,或者说,至少它上面的GPS接收器得能存下那些原始的卫星信号数据。然后,地面上还得有个基站,也得是个能记录原始数据的GPS接收器。我当时就找了个地方,视野开阔点,把基站架确保它能稳稳当当地接收卫星信号,一开机就让它一直记着数据,这个很关键,不能断。
开始飞
基站那边设置好了开始记录,这边我就操控无人机起飞了。按照规划好的航线飞,跟平时航拍差不多,但心里得记着,这回不光是要照片或者视频,更重要的是飞机上那个GPS接收器得把整个飞行过程的原始卫星数据都给我好好录下来。飞的时候也得注意下,尽量保证天上的卫星数量够多,信号别被遮挡得太厉害,不然数据质量不回头处理起来也麻烦。
处理数据才是重头戏
飞完降落,两边的数据都得赶紧导出来。无人机上的飞行日志,还有基站记录了一下午的原始数据,都拷到电脑里。这步得仔细点,别搞混了文件,特别是时间得对上。
然后就是用专门的处理软件了。把无人机的原始数据和基站的原始数据都导进去。这软件干的活儿,简单说,就是拿基站那个固定不动、位置已知的点收到的信号,跟无人机在天上飞的时候收到的信号做对比,把共同的误差给算出来,然后修正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这一步感觉就像对答案,基站是标准答案,无人机是学生的答卷,软件就是那个批改的老师。
处理过程嘛根据数据量大小,有时候得跑一会儿。我第一次弄的时候,看着进度条慢慢走,心里还挺忐忑的,生怕哪里没设置对,白忙活一场。软件会生成一个修正后的轨迹文件,里面就是无人机每个时间点非常精确的位置坐标。
结果怎么样?
处理完了得到那个精确的轨迹,还得跟照片匹配上。因为拍照的时候,飞机系统会记录一个拍照瞬间的时间戳。用这个时间戳去轨迹文件里一查,就能找到这张照片对应的那个厘米级精度的位置坐标了。
效果嘛确实是立竿见影。以前用普通GPS定的照片位置,在地图上看可能偏个几米甚至十几米,套到模型里就歪了。用了PPK处理后,再把照片位置导出来,那精度真是肉眼可见的提升,基本上都能对到实地测量的控制点上了,误差很小,后期处理模型的时候省心太多了。
一点感想
搞这个PPK,前期投入和数据处理是比普通GPS麻烦一些,得多干不少活儿。你得管基站,得处理原始数据,不像RTK那样现场就能出结果(当然RTK也有它的限制)。但PPK的好处就是,外业飞的时候,不用太担心数据链断了什么的,只要原始数据录下来了,回来总能算出好结果。对于信号不太好或者飞行距离比较远的情况,PPK确实是个挺靠谱的选择。
对我来说,这套流程跑熟了之后,感觉也还行。虽然多了些步骤,但换来的精度提升是实打实的,能解决以前很多头疼的问题。以后再有类似精度的要求,我肯定还是会优先考虑用PPK来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