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一个叫“巴拉萨”的东西,全称好像是啥“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听上去挺高大上的,说是跟国家经济发展还有钱的值钱程度(实际汇率)有关系。
我一开始就是好奇,想着了解下这玩意儿到底咋回事。就去网上扒拉了些资料,也看了些别人讲的视频。刚开始看的时候,有点晕。
我的实践捣鼓过程
第一步:硬着头皮理解概念
我先是硬着头皮往下看。大概意思好像是说,一个国家如果搞生产制造(能拿出去卖的那种,叫啥“可贸易部门”)效率提高了,工人工资就会涨。然后,那些不能拿出去卖的服务业(比如理发、餐馆,叫“不可贸易部门”)为了留住人,也得跟着涨工资。但是服务业效率提高得慢,工资涨了,成本就上去了,那这些服务的价格就得涨。算总账,整个国家的物价水平就显得高了,钱也就“更值钱”了,也就是实际汇率升值了。
听着好像有点道理,但又觉得哪里怪怪的。
第二步:试图联系实际
我就想,这玩意儿在现实里是啥样的?我试着回忆了一下:
- 好像确实感觉这几年,我们这边制造业是厉害了,出口多了,然后国内好多服务是贵了不少。比如出去吃饭、请人干点活啥的。
- 但有些进口的东西好像也没那么贵,甚至还便宜了。这又跟那个理论有点对不上?
这玩意儿咋就跟我扯上关系了?
我琢磨这东西纯属偶然。主要是前段时间,手上项目刚好收尾,新项目还没中间空了一小阵子。那段时间真是闲得慌,总得找点事干干,不能老刷手机。
我就想,学点经济相关的东西?装个样子也然后就在网上乱翻,正好看到有人提这个“巴拉萨效应”,看着名字挺唬人,就点进去瞅瞅。结果越看越觉得,这理论跟现实结合起来,好像没那么简单直接。
第三步:瞎琢磨与放弃
我试着找了几个国家的数据,想自己比划比划,看看是不是真像它说的那样,制造业厉害的国家,服务业价格涨得快,汇率也升得猛。结果?数据找不全不说,各种干扰因素太多了。什么政策调控,国际热钱流动,原材料价格波动,感觉都能影响。压根儿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就能套出来的。
捣鼓的结果
折腾了几天,感觉自己也没搞出个所以然来。就是大概知道了有这么个理论,解释了某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但要说完全搞懂,并且能用它来预测我觉得够呛。
实践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些经济理论,听着挺牛,解释过去的事情头头是道。但真要拿来指导现实操作或者预测未来,限制条件太多,变量也太多,不容易。
这回对“巴拉萨”的实践,更像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也没弄得多明白,反而觉得现实经济比理论复杂多了。不过也算打发了点时间,知道了有这么个说法。下次再有人提,咱也能跟着念叨两句,虽然可能还是说不清里面的道道。这就算是我这回捣鼓“巴拉萨”的全过程记录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