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田昕”这个名字,最近不知道怎么老看到。也没太在意,就觉得这名字挺常见的。但看多,就勾起我几年前的一段瞎折腾的经历。
那时候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突然就想学画国画,尤其是那种大写意的花鸟画。可能是在网上瞎逛的时候,看到过一些画,署名好像就有个带“昕”字的,也可能是我记混,反正就觉得,这个好像挺有意思,挺修身养性的。
说干就干,我就开始自己的实践。
先是上网买工具。毛笔、墨汁、宣纸,还有颜料,哗买一大堆。看着那些东西摆在桌子上,还真有点那么回事儿,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成半个艺术家。
然后就开始练。
找些网上的免费教程,从最基础的握笔、调墨开始。你别说,看着简单,自己一上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那毛笔软塌塌的,根本不听使唤。墨不是浓就是淡,要不就是滴得到处都是。第一天下来,手上、桌子上,甚至脸上都沾墨点子,画出来的东西嘛那简直就是一坨坨的墨疙瘩,别说花,连个像样的线条都画不出来。
那段时间,我真是有点魔怔。
- 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铺开宣纸画画。
- 对着教程,一笔一划地模仿。画个兰花叶子,练几天还是歪歪扭扭。
- 调个颜色,不是太艳就是太灰,跟人家范画里的感觉差远。
- 有时候画得烦躁,真想把笔一扔不干。
过程是真的挺磨人。
你想,本来想的是挥洒自如、意境悠远,结果,是手忙脚乱、一地鸡毛。尤其是那个宣纸,薄得很,墨稍微多一点就洇开一大片,完全控制不住。有时候好不容易画出个稍微像样的东西,结果下一笔没控制整张画就毁。那种挫败感,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有点堵得慌。
不过也有点小收获。
就是画画的时候,脑子确实会静下来。你就得盯着那个笔尖,感受那个墨在纸上晕开的过程。虽然大部分时间画得不但偶尔,真的是偶尔,能画出一条自己还算满意的线条,或者调出一个感觉还不错的颜色,那时候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后来我还是没坚持下来。大概折腾小半年,新鲜劲儿过去,工作一忙,那些笔墨纸砚就被我收到角落里吃灰去。现在想想,我当初可能也不是真的想学成什么样,就是图个新鲜,想找个事儿暂时逃离一下现实。
现在再看到“田昕”这个名字,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名人,我想到的,不是她们的作品或者事迹,而是我自己那段瞎折腾、笨手笨脚学画画的经历。虽然没啥成果,但那段过程本身,现在回味起来,也挺有意思的,至少让我知道,自己确实不是画画那块料,哈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