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麦肯”这事儿,不是说教,就是纯粹把我自个儿折腾这事的经历给大伙儿扒拉一遍。
一、最初的念想
那时候,刚毕业没多久,心气儿高,总觉得得干点“高大上”的事儿。听周围人老提起麦肯,说里面都是顶尖聪明的人,做的项目影响多大多大,薪水也给得特别到位。当时就是有点虚荣心作祟,加上确实对解决复杂问题有点兴趣,就琢磨着,我是不是也该去试试?感觉进去,人生就能上一个台阶似的。
二、开始折腾
念头一起,就开始行动。说干就干。先是上网扒拉各种资料,看人家分享的面经,解他们喜欢啥样的人。然后就是硬骨头——练案例分析。那时候真是下狠劲,找一堆案例书,什么框架、模型的,硬往脑子里塞。每天下班回来,别人刷剧我刷题,对着墙练怎么讲,模拟面试官可能问啥刁钻问题。
光自己练还不行,还得找人实战。我就开始:
- 到处找同学、前同事,看有没有在咨询行业的,或者也想进的,组队互相模拟面试。
- 厚着脸皮去参加一些行业分享会,希望能搭上话,问点内部消息。
- 改简历,翻来覆去地改,就想把自个儿包装得更“麦肯”一点。
那段时间,真是搞得人晕头转向,每天脑子里都是各种商业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靠近,然后…
折腾好几个月,总算是有进展。通过网申,笔试,跌跌撞撞进面试环节。还记得第一次去他们办公室面试,嚯,那环境确实不一样,每个人看起来都步履匆匆,又显得特别专业。心里既紧张又有点小兴奋。
面试过程嘛跟网上说的大差不差,就是案例面谈,一轮接一轮。面几轮下来,感觉自己表现还行,有几个案例答得挺顺溜。当时心里还美滋滋的,觉得有戏。
但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跟一些接触到的人聊聊,有面试官,也有通过其他渠道认识的在里面工作的人。聊得多,就慢慢有点别的想法。看到他们那种几乎全年无休、随时待命的工作状态,还有听他们讲为一个项目,可能几个月都待在外地,家都回不。有个人跟我说,他已经忘上一次晚上10点前睡觉是啥时候。
这时候我就开始嘀咕,这真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当初想进去,是冲着解决难题的成就感和所谓的“光环”,但这种强度和生活方式,我能不能扛得住?或者说,值不值得?
四、的决定与反思
后面还有一轮面试,但我犹豫。想来想去,还是我自己主动放弃后续的流程。不是说麦肯不它确实是个很厉害的平台,能学到很多东西,也能接触到很牛的人和项目。
只是,通过那段时间的折腾和解,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我发现自己可能更看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希望有时间能陪陪家人,搞搞自己的爱而不是把所有时间都卖给工作。
没进麦肯,对我来说不算失败。反而觉得是件好事,让我提前想明白自己的人生 priorities(就是啥更重要)。那段准备的经历也挺宝贵的,锻炼逻辑思维,也逼着自己去跟人交流、展示自己,这些能力在哪儿都用得上。
现在嘛我在一个相对没那么“光鲜”但自己觉得挺舒服的行业和公司待着,干得也挺开心。偶尔回想起那段削尖脑袋想进麦肯的日子,就觉得,年轻时有点执念挺正常,关键是折腾完,得知道自己到底几斤几两,想要啥样的生活。这就算是我跟“麦肯”这段经历的实践记录,挺实在的,没啥花哨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