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沙哈尔,我最早接触到他,挺偶然的。那段时间感觉工作压力特别大,生活也挺没劲的,就老在网上瞎逛,想找点什么能让自己舒坦点的方法。后来不知道怎么就看到有人提“哈佛幸福课”,说是特别火,讲课那哥们就叫泰勒·本-沙哈尔。
初识与尝试
我当时就挺好奇的,哈佛还教人怎么幸福?就去找他的课来看。一开始是在网上找的视频,有点年头,画质也不咋地,但就那么听下去。他说话慢悠悠的,不是那种打鸡血的成功学,讲的东西听起来也挺实在。
他有个说法叫“允许自己为人”,这句我印象特深。大概意思就是别老想着完美,是人就会有情绪低落、会犯错的时候,得接受这个事实。我以前,就老跟自己较劲,一点小事没做好就特别懊恼。听他这么一说,我试着放宽心,告诉自己“嗨,没啥大不的,下次注意就行”。
实践中的磕磕绊绊
他还推崇写“感恩日记”。我一开始觉得这玩意儿有点傻,大老爷们儿的天天写自己感谢怪别扭的。但看他那么认真推荐,我就想,试试呗,反正也不费啥事。我就弄个小本子,每天晚上睡觉前,逼着自己想三件当天发生的小好事,哪怕就是吃个不错的午饭,或者路上没堵车这种。
- 刚开始几天,真得硬想,感觉没啥可感恩的。
- 写大概一两个星期,好像心态确实有点变化。就是会下意识地留意生活中那些还不错的小细节,而不是光盯着那些烦心事。
- 有时候忘写,第二天也不会有啥负罪感,想起来就补上,或者干脆跳过,就是“允许自己为人”嘛
他还讲到一个“汉堡模型”,说啥只顾着未来牺牲现在(忙碌奔波型),或者只顾着现在不管未来(享乐主义型),都不行。要找那种既享受当下,又能带来未来好处的事儿。我琢磨一下,试着在工作里找点乐趣,比如攻克一个技术难题,那种投入进去的感觉,事后确实挺有成就感的,也对以后有帮助。不是所有工作都能这样,但起码有这个意识。
一些体会
整个过程下来,要说有多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也没有。生活里的破事儿还是一堆,工作该累还是累。但确实感觉自己没那么容易钻牛角尖。遇到不顺心的事,好像那个“情绪恢复”的速度快点,不会陷在里面太久。
看沙哈尔的东西,对我来说,更像是在心里装个小小的提醒器。提醒我别太苛求自己,提醒我留意身边的小确幸,提醒我平衡好现在和未来。他讲的那些方法,都不复杂,没什么高深理论,关键还是得自己去试试,去感受。
这就是我接触和实践沙哈尔一些想法的过程。挺个人的体验,不一定对谁都有用,但对我自己来说,算是个挺有益的尝试。就是这么个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