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聊聊“等待”这事儿。不是啥大道理,就是我自己瞎折腾的一段经历。
大概是几个月前,我弄一个自己觉得挺不错的玩意儿,具体是啥就不细说,反正是花挺大心思的。弄完之后,就得交给别人看,等着人家给个回话。当时提交上去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美滋滋,感觉这事儿八九不离十,就等着好消息。
然后,就开始漫长的等待。等待,等待,再等待。
第一天,没消息。我想,正常,人家也忙。
第二天,还没消息。可能事儿多,再等等。
一个星期过去,依旧石沉大海。这时候我有点坐不住。开始不停地刷新邮箱,检查手机,生怕错过什么。心里头开始七上八下的,琢磨着是不是哪里没做是不是人家根本看不上?各种念头瞎转悠。
那段时间,挺煎熬的。干啥事儿都有点心不在焉。想找点事儿干分散注意力,发现很难。试过:
- 猛刷短视频: 刷的时候好像忘,一停下来,那焦虑感又噌噌往上冒。
- 打游戏: 一局结束,该想的还是想,没啥用。
- 跟朋友瞎聊: 聊的时候吐槽一通,好像舒服点,但挂电话,该等还得等,问题没解决。
- 强迫自己看书学习: 效率贼低,眼睛看着书,脑子不知道飞哪儿去。
这些法子,试一圈,感觉都没啥大用。 该焦虑还是焦虑,该抓耳挠腮还是抓耳挠腮。整个人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转。
后来我咋整的?
有一天,我又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准备刷新邮箱时,突然觉得,我这瞎折腾有啥意义?人家看不看,啥时候回,我根本控制不。我在这儿急得跳脚,除把自己搞得心烦意乱,屁用没有。
想通这点,好像心里头松快一点。我就琢磨,既然等待这件事本身我改变不,那我能改变啥?只能改变我自己怎么对待这个等待期。
我就开始逼着自己,把注意力从“等待结果”这件事上挪开。
第一步,接受现实。 就是承认,我现在就在等待,而且不知道要等多久,结果也未知。干着急没用,就接受这个状态。
第二步,找点自己能控制的事做。 我就把之前一直想整理但懒得弄的书架给收拾。从头到尾,把书分类,擦灰,重新摆放。忙活一下午,看着整整齐齐的书架,心里踏实不少。至少,这一下午我没在瞎琢磨那件破事。
第三步,启动一个小的新计划。 不是啥大事儿,就是把我之前有个模糊想法的小项目,开始动手写写画画。不需要给谁看,也不求啥结果,纯粹是自己捣鼓着玩。有新的关注点,那个等待的事儿好像就没那么占地方。
第四步,刻意减少查询频率。 原来可能一小时看八遍邮箱,后来我规定自己,上午看一次,下午看一次,睡前看一次。其他时间,手机扔一边,不去看。
就这么捣鼓段时间,虽然等待依旧在继续,但我发现自己没那么焦虑。该吃吃,该睡睡,也能静下心来看看书,或者专注搞搞手头的新玩意儿。
后来那个等待的结果终于来。具体结果好坏已经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个“等待等待再等待”的过程中,我好像摸索出一点跟自己和解,跟不确定性和解的法子。说白,就是接受控制不的,专注于能控制的。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真做起来不容易。但对我来说,那段经历挺宝贵的。下次再遇到需要等待的情况,我大概知道该怎么让自己不那么难受。就这么回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