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聊聊“哈利斯”这事儿。一开始我听到这名字,还真有点懵。
平时就爱捣鼓点东西,焊个架子、修个铁门啥的。所以第一反应,是不是那个做焊条的“哈利斯”?以前用过他们家的一种磷铜焊条,那会儿为焊个铜管接头,专门去五金市场找的。老板唾沫横飞给我推荐,说这玩意儿质量焊出来漂亮,就是贵点。我咬咬牙买,回去一试,确实还行,焊点是挺牢固,流动性也不错,没白花那钱。当时就琢磨,这“哈利斯”焊材还真有两下子。
当我最近老听人提起“哈利斯”的时候,我脑子里过的全是焊枪、焊条、还有那股松香味儿。
结果?聊着聊着发现不对劲!人家说的“哈利斯”跟我说的压根不是一码事!人家说的是个大人物,好像是国外的什么挺重要的职位。我当时就有点尴尬,闹半天是我自己搞混。
我这信息也太滞后
这事儿也提醒我,不能老埋头干自己的活儿,也得抬头看看外面发生你说我这,天天琢磨哪种焊条好用,哪个牌子的角磨片耐磨,结果外面世界的大事儿,连名字都对不上号。
后来我就专门去查查,,原来是美国的那个副总统。这下明白。你看这事儿闹的,同名同姓(或者说发音相似)的东西还真不少,一不小心就张冠李戴。
实践过程嘛就是:
- 听到: 反复听到“哈利斯”这个名字。
- 联想: 基于自己的经验,想到的是哈利斯焊材。
- 交流: 和别人聊起,发现理解有偏差。
- 确认: 自己去查资料,搞清楚对方指的是谁。
- 反思: 意识到自己信息闭塞,需要多关注不同领域的事儿。
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个小小的实践,虽然不是啥技术活儿,但是也算是个认知升级的过程。就是从只知道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的“哈利斯”,到解世界上还有另一个更有名的“哈利斯”。
以后再听到啥新名词、新人物,我可得先搞搞清楚,免得再闹这种笑话。也算是长记性,不能光顾着手上的活儿,脑子也得跟上时代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