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网上瞎逛,看到阿马蒂亚森这个人的名字,说是发展理念挺有意思。我就想,这家伙到底在说啥呀?不就是经济发展那些事儿嘛但感觉好高大上,读了好几次都一头雾水。琢磨着,干脆自个儿动动,说不定能整明白点。先试试从基础开始搞。
我的第一步:找材料开啃
头一天,我坐在电脑前搜了搜“阿马蒂亚森”,蹦出一堆书和文章,差点被吓退。但心里不服气,掏了一本最薄的书叫《以自由看发展》,开始啃。硬着头皮看了几页,全是啥“自由”、“能力”这些词儿,比电视剧还烧脑。我就拿起笔,画些乱七八糟的标记,抄几句核心句子在笔记本上,比如“人得有选择的权利才叫发展”,写完回头一看,自己都糊涂了。没办法,又跑去网上论坛偷看别人咋聊的,有些老哥分享的经验帮了我大忙,总算把书给磨完了。
接着来:瞎整点实际练习
书读完,我寻思光看没用,得动手练练。刚好老家农村有个事儿,亲戚们都在聊村上的扶贫政策。我就用阿马蒂亚森那套想法,来分析村里人的处境。比如问自己:“他们为啥脱贫慢?不是没钱,是没选择机会!”写了个小案例,把自己当成扶贫干部,假想把村里那些破路修修、搞个技能培训班,看看能不能提升大家的“自由感”。练完手,还分享到朋友圈,结果被几个损友笑话说我瞎折腾,但我心里有点数了——原来这理念不是说钱多就成事。
找同伙唠嗑:别闭门造车
单干太无聊,我想找个人聊聊天,就去加入一个线上读书群。群里人杂七杂八,有些人懂点皮毛,有些毛都不懂。我就把那本《以自由看发展》甩群里,问大家咋想的。结果来了个哥们儿,巴拉巴拉讲了一堆实际例子,比如他老家社区怎么用“能力”策略改善生活。听完了,我总结出条理:原来得关心人的具体需要,不是塞钱就完事。聊嗨了,我们还语音连线辩论过,吵得面红耳赤,可发现这法子真灵——嘴巴一动,脑子就活络了。
折腾应用:玩点生活实验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又琢磨着带到生活里试试。比如自个儿的买菜问题,平时都懒得选,就直接网购搞定。但这回偏不,特意跑去菜市场转悠,看看那些摊贩咋选择生意的路子。结合阿马蒂亚森的“自由”观,我写个日记,记下谁在抱怨摊位小、影响挣钱机会。然后假想改革下:如果我给摊贩培训技能或者调整个市场布局,结果咋样?玩了几次,体验感上来了——原来理解发展不能光理论,得贴地气动手干。
复盘:自个儿定个小总结
整活一个多月,感觉脑洞开大了点。我就清空脑子,翻出笔记和日记,一条条梳理成个简单框架:
- 别太钻牛角尖:先啃薄书入门,别一上来搞高深。
- 练手是关键:动笔、练案例、分析破事儿,比死记强。
- 找人瞎唠:多聊天,群聊群里捞经验,争论出真理。
- 生活里带点实验:买菜、农村案例,玩着玩着就有感觉了。
- 定期回头看:写日记复盘,查漏补缺,别糊弄自个儿。
搞完这些,总算把阿马蒂亚森的想法给嚼碎了。发展理念不是吹牛皮,而是关注人的选择和自由。回头想自己,以前老纠结GDP多高,现在学会看那些小老百姓咋活了。挺有成就感,就是费了点啤酒钱——学习的时候喝了几罐解闷,算个小收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