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的折腾
琢磨韩国浦项好久了,这地方顶着个"钢铁之都"的名号,但网上攻略少得可怜。我心想肯定不止大机器?于是上个月咬牙定了票,扛着相机就飞过去了。目标特简单:扒开工业外壳,瞅瞅这地方到底咋活着的。
第一站:硬核钢铁厂,比预想的有味道
落地第二天我就直奔POSCO(浦项制铁)的展馆。本来以为就是玻璃罩子里放点破铜烂铁,结果进门就懵了。人家搞了个大沙盘,轰隆隆的炼钢声直接给你怼耳朵里,连地板都在震!跟旁边韩国大爷唠上,他贼骄傲指着一个锈疙瘩说那是七十年代第一炉钢的样品。站那儿才懂,钢厂不是浦项的疤,是它长出来的骨头。
瞎逛海岸线,撞见钢铁变风景
下午骑车沿着迎日台海水浴场那条海岸线瞎晃。海是挺蓝,但最绝的是沙滩上杵着一排排钢渣做的方块,长满了海蛎子!当地小伙跟我说这叫"Eco Art",钢厂废料直接砌成防波堤。我蹲那儿看半天,锈红疙瘩配上碧海蓝天,居然不丑。路过"光之空间"画廊(就个废弃锅炉房改的),水泥墙洞里装着彩色玻璃,太阳晒下来满屋彩虹。废铁厂子能玩出花,我是真服气。
扎进社区,发现日常的钢味
想找本地饭馆,直接钻进了松岛市场。生鱼片大妈刀功快得像剁钢筋,海鲜汤锅里滚着辣酱,味道冲得我直咳嗽。买米肠还被塞了两块辣萝卜。市场角落里居然缩着个"钢铁主题"咖啡店,墙上挂着扳手改的挂钩。这儿的人把铁疙瘩揉碎了撒在生活里,自己都不当回事了。
- 浦项夜生活: 本想去山顶看夜景,结果被烧烤摊截胡了。塑料棚子里围着烧红的炭炉,滋滋冒油的猪五花旁边就是钢厂通明的灯火。
- 街头偶遇: 在居民区迷路时撞见墙角涂鸦,画着卡通炼钢工人递出一朵铁皮玫瑰花。
回去路上琢磨点实的
一天溜达到浦项运河,水泥堤岸上嵌着齿轮雕塑,小孩爬上去当滑梯。岸边停了几艘旧船壳刷上亮漆,摇身变成小书店。往回走时打包了市场买的虾酱,塑料袋上还印着POSCO的LOGO。飞机上琢磨明白了:浦项没把"钢铁文化"当祖宗供着,倒是像抡大锤,哐当几下把铁水浇进商场、菜场、游乐场。这儿的人活得糙,钢铁就成了日子里的盐。
相机里塞满了钢渣上的藤壶、大妈剁鱼的油刀、生锈的齿轮滑梯。晚上到家翻照片,老婆瞄了一眼说:"你这拍的哪是旅游,跟钢厂家属院考察似的。" 我乐了——要的就是这个味儿!这地方不端着,想拔什么城市气质那是瞎扯,但那股子铁水混着鱼腥气的劲头,确实顶得我晚上打呼噜都带着铁腥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