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跟大伙唠唠我咋把阿玛蒂亚森那套“可行能力”的理论用在我家那口子工作变动上的破事儿。起因简单得很——上周三晚上我老婆耷拉着脸回家,说她们公司要调岗,新岗位钱多两千但天天得加班。她就杵在那儿纠结得要命,我嘴一快蹦了句“这有啥好想的?哪个钱多选哪个呗!”,结果差点被枕头砸出门。
吵完架开始动手查
躺床上越想越不得劲,森老头那本《以自由看待发展》就在书架上吃灰。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爬起来翻书,边翻边挠头,“可行能力”说白了不就是看一个人实际能做哪些事、能过成啥样嘛光盯着工资条比来比去有个锤子用?
我立马打开Excel,给我和我老婆俩人列了个表:
- 我这边:税前看着有1万5,扣完房租水电五险一金,到手也就9千出头。天天通勤挤成沙丁鱼,周末瘫在沙发像条死狗。
- 她那旧岗位:工资8千5实际到手7千,但下班走路十五分钟到家,下班还能捣鼓她的烘焙。
- 新岗位:多两千变成1万5,到手可能多个一千八左右?代价是熬到晚上九点是家常便饭。
跑菜场验证生活选择权
纸上算完我还不死心,趁着午休直接冲进菜市场。在卖鱼的摊子前蹲了半小时观察。那个常买鱼的王大妈,为了省三块钱宁愿蹲在鱼盆旁边等活鱼翻肚皮才买死鱼;而年轻点的李姐一甩手就捞了条最贵的鲈鱼,嘴上说着“活的才新鲜”拎着就走。这不就是森讲的“功能性活动差异”么?同样逛菜场,王大妈只能选死鱼省钱,李姐却可以选新鲜活鱼!
我脑子里咣当一下:要是我老婆选了新工作,她不就成了那个等死鱼的王大妈?天天熬成熊猫眼,她那点做甜品的爱好铁定泡汤,周末连陪娃拼乐高的精神头都榨干了!
拿着结果去找领导掰扯
第三天我直接约了她们部门经理喝咖啡,掏出一沓我写的破纸片直球输出:“张总您看,表面看月薪高两千是好事儿,可您算算——每天加班那三小时折算时薪才20块,连杯奶茶钱都不够!她要是耗在加班岗位上,长远看既没时间精进业务能力,也没精力带新人提职级,这笔账公司也亏!”
说着我还把森的理论往白话翻译:“咱得看她在这个岗位能真正‘做到’什么!现在下班能充电学新技能、陪孩子构建健康亲子关系,这份工作给她的‘实际选择自由’比多挣那千把块强百倍!”
出奇制胜的总结
折腾这一大圈下来我算彻底通了:
- 别光舔工资数字! 把收入折算到手实际金额,刨掉为此牺牲的时间精力才是真金白银。
- 具体能“做”到啥事才是王道! 像陪娃这种事儿,你挣钱再多却没时间做到,那就是能力缺失。
- 选项多寡决定生活状态! 能自由选择八点睡觉还是看书学习,可比困在996里动弹不得强百倍。
嘿您猜怎么着?她们部门居然特批保留原岗位了!现在我老婆每天六点溜溜达达回家还能烤个戚风蛋糕,娃的成绩单都飘红了。森老爷子这招“算能力帐”是真管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