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就唠唠铁氧体那点事儿,特别是怎么让它的磁效率蹭蹭往上窜。前几天修家里那个破电磁炉,死活热不起来,拆开一看,主因就在那个丑不拉几的铁氧体磁芯上!正好手头有料,干脆亲自折腾一番。
第一招:拆解原装磁芯,发现问题
我先找了几块报废电磁炉上拆下来的料子,都是不同厂家的铁氧体磁芯。老实说,光用眼瞅瞅,感觉都一个样,黑黢黢硬邦邦。那就得动真格——上工具!我用钢锯(小心翼翼,别问我为啥这么小心,全是教训)沿着磁芯接缝慢慢给锯断了。好家伙,锯片碰到那玩意儿直冒火星子,粉末飞的到处都是!
结果一看断面,心凉半截。有的磁芯里面能看到明显的气孔,就像发糕里头的大气泡;还有的断口颜色不均匀,一块深一块浅,感觉这玩意儿就跟赶工出来的一样,压根没“烧熟”!这种料子,磁场在里面跑能顺畅才怪,漏磁肯定严重,能量全变成没用的热浪费掉了。
第二招:死磕绕线手法,试试松紧
发现问题了就得改。我找了块看着还行(至少断面没那么惨)的磁芯,决定先从绕线圈下手。之前看别人随便缠几圈就完事了,我也学着弄。左边是懒人绕法:线圈松松垮垮搭在上面,跟套了件大号毛衣似的;右边则是强迫症发作:每一圈都绷得紧紧的,死命贴着磁芯表面绕,手指头都勒出印子了。
然后接了个简单的充电电路测试,用手机充电器壳子当小白鼠。差别立马就现原形了!
- 松松垮垮版:充电芯片摸着烫手,充个电慢得像蜗牛,明显有劲使不出。
- 死命绷紧版:芯片只是温热,充电速度肉眼可见快了一截。
线圈贴不紧磁芯,磁场就跟迷路似的在外面瞎晃荡,能量自然白丢了。
第三招:玩点“狠”的,高温“炖”磁芯
绕线解决的是皮毛,我又瞄上了更核心的——磁芯本身的质量。听说好的铁氧体得在高温炉里“炖”透才行。我家当然没那设备,但咱有小聪明!我翻出给娃煮奶瓶的消毒锅,温度能调。把几块磁芯用高温胶带裹好(怕它碎了炸锅),当“酸菜”一样搁锅里“煮”!
设定温度慢慢往上爬升,然后在这个温度上焖了俩钟头,让它自己慢慢冷下来。这步太关键了!温度升太快或冷太快,里面的应力会让磁芯内部“扯筋”,就像一块疙瘩没揉开的面团,磁场在里面跑得肯定磕磕绊绊。
结果对比,立竿见影
“炖”过的磁芯和没“炖”的放在同样电路里测试。效果真够直接的:
- 没“炖”的:耗电高,发热量大,稍微加大点电流,磁场强度就上不去了,感觉跟“饭量”很小一样,吃一点就撑(磁饱和了)。
- “炖”透的:同样的电喂进去,磁劲更足(磁场强度更高),发热明显小了,最关键的是“饭量”变大,能承受更大的电流还不“撑傻”!效率肉眼可见拔高了一节。
总结下来就三点实用土招:一挑好料(密度均匀少气孔)、二绕紧线(线圈紧贴别松散)、三慢火“炖”(升温降温不能急)。老铁们下次遇到用铁氧体的玩意儿不给力,别急着扔,试试这仨法子,指不定就救活了!至于那个报废电磁炉?按照这三招整完,热剩饭那叫一个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