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聊聊“哈龙”这玩意儿。这东西,搁以前那可是个宝,现在提起来,心情就复杂了。
我与“哈龙”的初识与折腾
我记得那会儿,大概是十几年前,我还在一家挺老旧的单位负责点机房安全和消防设备维护啥的。那时候,机房里、档案室里,那些个红罐子,不少都标着“哈龙1301”或者“哈龙1211”。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牛,听老前辈们说,灭火效果那是杠杠的,特别干净,喷完之后对设备基本没啥损害,不像干粉,喷一下,得,设备也差不多报废一半了。
我们那会儿还真实际操作过一次演练,当然不是真点火,就是模拟启动。看着那气体“呲”地一下出来,感觉特安心。那时候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这是高科技,保护重要财产的好东西。
风向变了,哈龙“失宠”
大概是2005年之后,风向就慢慢变了。上面开始三令五申,说这哈龙,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属于要被淘汰的东西。一开始我们还没太当回事,觉得那么好用的东西,说淘汰就淘汰?再说,换新的得花多少钱!
结果,这事儿越来越较真。 文件一个接一个下来,要求制定替换计划,逐步淘汰。我当时就被抓了壮丁,参与到这个“哈龙替代”工作中去了。那段时间,真是焦头烂额。
- 是调研,市面上有什么替代品?那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七氟丙烷”,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后来了解到的“全氟己酮”。
- 然后是了解这些替代品的特性。比如七氟丙烷,灭火效果也还行,但好像对环境还是有那么一丁点儿影响,而且储存压力啥的跟哈龙不一样。
- 全氟己酮这玩意儿,当时还是个新东西。我记得查资料,说它常温下是液体,运输储存方便,这点比哈龙那老伙计强,而且灭火也挺厉害,毒性也低。但是,它也有毛病,说是高温下会分解出有毒玩意儿,对某些高温火源就不太适用。
艰难的替换之路
确定了替代方案(我们单位当时主要选了七氟丙烷,部分地方考虑了更环保的惰性气体),接下来的实践过程就更具体了。
第一步,摸底排查。 得把单位里所有哈龙灭火器、哈龙灭火系统都登记造册,型号、数量、安装位置、生产年份,一个都不能漏。这活儿细致,跑断了腿。
第二步,制定替换方案。 哪些优先换,哪些可以缓一缓,新的系统怎么设计,管网要不要改,喷头位置合不合适,都要考虑。这期间开了无数个会,跟厂家、设计单位来回扯皮。
第三步,实施更换。 这是最麻烦的。老的系统要拆除,新的系统要安装调试。有时候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还得挑节假日或者晚上施工。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更换一个重要机房的哈龙系统,我们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盯着施工队干活,生怕出一点差错。拆下来的哈龙钢瓶,还得联系专门的回收处理单位,不能随便扔,那也是个麻烦事。
第四步,人员培训。 新的系统装上了,大家得会用,日常怎么检查维护,万一真有事了怎么启动,这些都得重新培训。那段时间,我嗓子都快讲哑了。
一点感悟
整个过程下来,差不多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才算是把单位里的哈龙基本替换完毕。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过程挺折腾人的,但确实是件有意义的事。哈龙灭火效率高、洁净是事实,但对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淘汰它,是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嘛
现在再看到那些新型的环保灭火剂,比如全氟己酮啥的,虽然它们可能也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起码在环保方面比哈龙强多了。科技在进步,我们的消防安全理念也在进步。有时候想想,我们个人在这些大趋势面前可能很渺小,但每一个小小的实践,比如参与一次哈龙替换工作,都是在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贡献一点点力量。这可能就是我实践下来最深的体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