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布斯卡这玩意儿,我可真是一肚子苦水要倒。当初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心血来潮就想自己整个活儿,弄一个布斯卡出来。不是那种小挂件,是正儿八经能抱怀里的大个儿的!
一开始想得美滋滋的,不就是个圆滚滚、毛茸茸的家伙嘛能有多难?结果一上手,我靠,简直是掉坑里了。先说那毛料,为了追求那所谓的“丝绒般闪耀的光泽”,我腿都快跑断了,布料市场逛了一家又一家,网上的图片更是看到眼花。好不容易找到看起来差不多的,买回来一比划,要么颜色不对,要么手感跟稻草似的,气死个人!
然后是造型。你别看布斯卡那憨样,好像随便捏捏就成。我跟你说,我缝出来的第一个版本,活像个发酵过头的巨大面包,第二个版本,又瘪又塌,跟饿了三天没吃饭似的。那标志性的犄角,还有那俩大眼睛,位置稍微偏一点,整个就从可爱怪兽变成了不知所谓的怪物。真比登天还难!有时候我琢磨,这玩意儿比让布斯卡教机器人说布斯卡语还费劲,起码机器人还能给点反应,我这布料可是一点面子都不给。
为啥我要折腾这个破玩意儿?
你们肯定想问,我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搞这个干嘛说起来也是一把辛酸泪。那阵子,工作上不顺心,整个人都蔫儿了,天天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发呆。偶然翻出来小时候看的《布斯卡》,看着它傻乐呵的样子,吃起拉面来那叫一个香,“布斯卡的胃口真大”,我当时就想,这货真是能带来“快乐”。
就想着,干脆自己动手做一个,既能打发时间,又能找回点童年的感觉。当时还跟打了鸡血似的,觉得肯定能行。朋友还开玩笑说:“等你做好了,让佩嘉送热狗给你家布斯卡尝尝!” 我当时还乐呵呵地说好
结果?一地鸡毛!
结果?简直是一场灾难。本来是想找点乐子,结果越做越上火。投入的时间、金钱,哗哗地往里砸,那布斯卡还是个半残品。每天对着那一堆破布烂棉花,心情就跟过山车似的,时而觉得“哎呀好像有点像了”,时而又觉得“这特么是个啥玩意儿”。
- 材料费:前前后后买的各种布料、填充棉、眼睛配件,加起来都够我买好几个正版玩偶了。
- 时间成本:每天至少三四个小时耗在上面,周末更是从早到晚。
- 精神折磨:从最初的雄心壮志到后来的垂头丧气,简直是对我耐心的极限考验。
那个所谓的“布斯卡”大玩偶,就成了一堆缝了一半的零件,堆在储藏室角落里吃灰。我现在看到它都绕道走,一提起来就脑仁疼。所以说,有些东西,特别是那些经典角色,还是让它好好待在屏幕里或者回忆里。真要自己动手去复刻,多半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人家那些导演编剧创造出来的形象,看着简单,真要还原,门道多着!
现在再看到布斯卡,心情都复杂了。以前是纯粹的喜欢,总会想起我那失败的“伟大工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