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大卫莱德这名字,我估摸着打高尔夫的朋友们,耳朵都能竖起来。我自个儿,水平也就那样,瞎玩呗,但总想着能打得好看点,远一点,直一点,人之常情嘛
初识“莱德”
最开始接触到大卫莱德,那还是好几年前了。那会儿我打球,简直就是一团糟,自己都看不下去。一会儿左曲,一会儿右剃头,距离也是时有时无,跟抽奖似的。后来有球友就跟我提,说网上有好多大卫莱德的教学视频,他是名教头,教过不少世界冠军,尼克·佛度啥的,都是他徒弟。我一听,这么厉害?那得瞅瞅。
开始实践前的准备
我就上网搜呗,还真不少。一开始看他那些视频,什么“A Swing”理论,还有各种细节,比如握杆、站姿、上杆平面。看得我头都大了,感觉每个动作都跟我平时瞎抡的不一样。我还特意找了些带中文字幕的,或者国内一些教练解读他理论的视频,想着能好理解点。
买了几本他写的书的中文版,虽然高尔夫的书都大同小异,但就想看看原汁原味的理论是啥样的。书翻了几页,视频也看了不少,感觉理论上好像是懂了那么一点点。
艰难的练习过程
理论归理论,实践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记得第一次揣着他那些理论去练习场,那叫一个别扭。按照他说的,上杆要怎么样,下杆要怎么样,身体要怎么转。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平时自由散漫惯了,突然要按“标准动作”来,浑身都不自在。
- 握杆:他说的那种互锁式或者重叠式握杆,我一开始用着特别不习惯,感觉杆子都要飞出去了。
- 站姿:调整了好久,对着镜子看,总觉得哪里不对。
- 上杆:这是最难的,他强调的那个挥杆平面,我死活找不到感觉。要么上杆太平,要么太陡,完全控制不住。
- 下杆和释放:更是云里雾里,感觉自己像个机器人,一板一眼地模仿,结果球打得比以前还烂,全是啃地球或者剃头球。
那段时间,在练习场可没少丢人。旁边的人看我那动作,估计心里都在偷笑。我也挺郁闷的,心想这大师的理论是不是不适合我这种业余的?一度都想放弃了,觉得还不如自己瞎打,起码还能偶尔蒙个好球。
一丝曙光与调整
后来我琢磨着,不能全盘照搬,毕竟咱这身体条件、柔韧性跟职业球员没法比。我就挑了几个我觉得他说的最有道理,而且我比较容易理解和模仿的点去练。
比如,他强调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配合,这一点我特别注意去体会。以前我打球老是用胳膊抡,现在就刻意去感受身体带动,用身体的力量。还有就是他说的“连接感”,就是身体各个部分在挥杆中要协调一致。这个我也花了不少时间去体会。
我就不追求动作完全跟他视频里一模一样了,毕竟咱也不是要当职业球员。我就找那种“感觉”,就是他理论里强调的核心发力方式和挥杆次序。练的时候,先慢动作,一点一点找感觉,能打到球就行,不追求距离。
最终的收获与感悟
这么折腾了差不多小半年,不能说脱胎换骨,但确实比以前强了不少。最明显的是,挥杆流畅性好了一些,不再是以前那种僵硬的、断裂式的发力了。击球的稳定性也提高了一点,虽然还是会有失误,但剃头和啃地的次数明显少了。
我感觉,大卫莱德的理论,它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很科学。但对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来说,可能不需要,也没能力完全掌握。重要的是理解他理论的核心思想,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吸收和练习。
现在我打球,偶尔还会想起他说的某些要点,比如保持脊柱角度,下杆时延迟释放什么的。虽然不能每次都做到,但有个理论指导在那儿,总比瞎打要强。说白了,他的东西就像一本武功秘籍,咱们能练成个一两招,能强身健体,就挺不错了,总不能指望人人都练成绝世高手?这就算是我学习和实践大卫莱德理论的一点粗浅心得了,希望能给同样在琢磨球技的朋友们一点点参考。最重要的还是多练,多体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东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