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位作家,郑文光。可能现在的年轻朋友们不太熟悉,我一开始也就模模糊糊听过个名字,没太当回事儿。
我的“发现”之旅
事情是这样的,前阵子我不是在整理书架嘛翻出来几本旧的科幻杂志,里面有篇文章提到了中国科幻的早期发展。郑文光这个名字又跳出来了,还说他是啥“中国科幻之父”。我当时就寻思,这名头可不小,真的假的?咱这人,就有点好奇心,不懂就想弄明白。于是我就把手头的事儿放了放,专门上网搜了搜他。
这一搜不要紧,还真给我挖出不少东西。原来人家早在1954年就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叫《从地球到火星》。你想想,那是什么年代!那时候咱们国家刚成立没多久,他就能写出这种题材,真是挺超前的。后来他又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长篇原创科幻,叫《飞向人马座》,好像是1979年的事儿。这本小说听说还是硬科幻,讲宇宙航行的,听着就挺带劲。
都写了些
我继续往下扒拉,发现他的作品还真不少。除了那两部里程碑式的,还有一些中短篇,比如:
- 《古庙奇人》
- 《海姑娘》
- 《星星营》
- 《仙鹤和人》
- 《命运夜总会》
我还看到一本叫《大洋深处》的,好像是讲一个海员在南太平洋遇到奇事的故事。感觉他的题材还挺广泛的,不光是太空,海洋、奇人异事都有涉及。
更让我有点意外的是,不少资料都提到,郑文光的作品还被介绍到欧美、日本这些国家和地区。这在当时可不容易,能走出国门,被外国人认可,说明确实有两把刷子。有人评价他是“新中国科幻作家向世界水平进军的第一人”,这话分量可不轻。
火星情结与传承
我还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点,就是他对火星好像特别有感情。《从地球到火星》这篇早期作品就不说了,后来还有《火星建设者》、《到火星去》这些。现在不是马斯克天天念叨着移民火星嘛敢情咱们国家的老前辈几十年前就在文学作品里畅想开发火星了,还讲啥世界各国青年团结一致搞建设。
我又联想到,像去年成都不是开了个世界科幻大会嘛全世界的科幻迷都跑那儿去了。这种时候,回过头来看看咱们自己的科幻先驱,感觉也挺有意义的。没有这些前辈打下的基础,哪有现在这么多精彩的科幻作品?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对郑文光这位老先生真是肃然起敬。以前总觉得科幻是个挺新潮的东西,没想到咱们国家也有这么深厚的底蕴。这回“实践”也算是给我自己扫了个盲,以后跟人聊起中国科幻,咱也能多说几句有分量的了。
有时候别光盯着眼前的热闹,回头看看那些被时间尘封的宝藏,往往能有不一样的收获。这回了解郑文光,对我来说就是这么个过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