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就来聊聊“里维埃”这事儿。一开始我对这仨字儿也没啥特别具体的概念,就知道大概是那种阳光、沙滩、美女帅哥扎堆,有钱人度假的地儿。你们懂的,电影里老演,什么蔚蓝海岸,游艇,看着就让人心里头痒痒。
念头咋起来的
就好瞎琢磨。前阵子,也不是啥特别的事儿,就感觉日子过得有点平淡,跟白开水似的。天天上班下班,对着电脑屏幕,颈椎都快僵了。寻思着得给自个儿找点乐子,换换脑子。刚好那几天看个纪录片,里头就提到了里维埃地区的一些风土人情,尤其是他们那边那种悠闲的生活态度,还有那些看着就食欲大开的地中海美食,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兴趣。
可咱这条件,兜里没几个子儿,时间也不自由,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是想都不敢想。我就琢磨,去不了真的,咱还不能在家整点儿“精神里维埃”嘛于是我决定从“吃”下手,毕竟民以食为天,通过味蕾感受一下异国风情,成本最低,也最容易实现不是?
动手前的准备
说干就干,我就开始在网上扒拉资料。搜“里维埃美食”、“地中海菜谱”,哗出来一大堆。看得我眼花缭乱,什么海鲜意面、尼斯沙拉、普罗旺斯炖菜……我寻思着,得找个相对简单,家里材料也比较好凑合的。毕竟咱也不是大厨,搞太复杂了容易翻车。
我锁定了一个瞧着还算亲民的——香煎海鲈鱼配烤时蔬。为啥选它?第一,海鲈鱼咱们这菜市场买得到,新鲜度也还行。第二,配菜就是些小番茄、彩椒、洋葱、西葫芦啥的,也都是常见货。第三,做法看着不难,煎和烤嘛感觉我能驾驭。
材料清单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 海鲈鱼一条(让摊主帮忙收拾干净)
- 小番茄一小把
- 彩椒一个(红的黄的都行,颜色好看)
- 洋葱半个
- 西葫芦一根
- 大蒜几瓣
- 柠檬一个(这个是灵魂)
- 橄榄油、盐、黑胡椒、干香草(比如迷迭香、百里香,没有就用综合的)
都挺家常的?我心里踏实了不少。
实践过程那点事儿
周末一大早,我就直奔菜市场了。挑了条看着还算精神的海鲈鱼,个头不大不小,正合适。又顺手买了点新鲜的小番茄,红彤彤的,瞅着就喜庆。彩椒、洋葱、西葫芦也都配齐了。回家路上,我还特意去超市买了瓶初榨橄榄油和一小罐综合干香草,仪式感得有嘛
第一步,处理食材。
鱼,虽然摊主收拾过了,我还是又冲洗了一遍,在鱼身两面各划了几刀,方便入味。然后用厨房纸吸干水分,这步挺关键,不然煎的时候容易溅油。接着就是抹盐、撒黑胡椒粉,鱼肚子里也塞了几片柠檬和蒜片,去腥增香。
蔬菜就好办了。小番茄对半切,彩椒、洋葱、西葫芦都切成差不多大小的滚刀块。大蒜拍扁去皮。
第二步,煎鱼。
我用了个平底不粘锅,烧热后倒入橄榄油,油不用太多,能润锅底就行。油温差不多了,小心翼翼地把鱼放进去。呲一声,香味儿就出来了!我这心里头美滋滋的。先大火把一面煎到金黄,大概三四分钟,然后轻轻翻面,再煎另一面。两面都金黄了,我就把鱼先盛出来放盘子里。
第三步,烤蔬菜。
烤箱提前预热到200度。我把切好的蔬菜块都扔到一个大碗里,加入橄榄油、盐、黑胡椒粉、干香草,还有几瓣大蒜,用手抓匀。然后把它们平铺在垫了烘焙纸的烤盘上,送进烤箱。大概烤个15到20分钟,看蔬菜表面有点焦黄色,微软了就差不多了。
第四步,组合。
蔬菜烤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把之前煎好的鱼也放进烤箱,跟蔬菜一起再烤个三五分钟。主要是让鱼肉回温,也吸收一点蔬菜的香气。
最终的成果与感受
时间一到,戴上隔热手套,把烤盘端出来。嗬!那香气,绝了!鱼皮焦香,鱼肉看着就嫩。蔬菜也烤得油润喷香,颜色搭配也挺好看的。
赶紧装盘。把烤好的蔬菜垫在底下,鱼放在上面,再挤上点新鲜的柠檬汁。我这家庭版的“里维埃风情餐”就算大功告成了!
味道咋样? 老实说,跟我自个儿预期的差不多,甚至还要好一点!鱼肉特别鲜嫩,带着柠檬的清香和香草的复合味道,一点也不腥。烤蔬菜甜丝丝的,带着橄榄油的果香,口感也丰富。虽然我没去过真正的里维埃,也没吃过人家正宗大厨做的,但这一顿,吃得我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就这么简单一顿饭,从买菜到洗切烹饪,再到坐下来慢慢品尝,整个过程都挺治愈的。感觉平时工作生活那些烦心事儿,好像也随着这饭菜的香气飘散了不少。这可能就是“里维埃”这仨字儿带给我的最实际的意义——它不一定非得是个遥远的地方,也可以是咱们用心给自己营造的一种生活情调,一种从平淡中咂摸出点滋味儿来的能力。
兄弟姐妹们,要是你也觉得日子有点闷,不妨也试试,找个由头,给自己整点不一样的。不一定非得是“里维埃”,啥都行,关键是那个折腾的过程,和那份期待的心情。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