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科。对,就是那个巴马科。大部分人估计连马里在地图上哪块都指不出来,更别提它首都了。这地儿也从来没上过我“必去清单”的前排。但生活嘛就这样,老给你整个措手不及,然后你一睁眼,得,打包去西非了。别问我为说来话长,主要,就是一连串不怎么明智的决定,外加可能喝高了吹牛应下的茬儿。
一落地,嚯,那股热浪,直接糊你一脸,懂?就是那种能把你精气神全吸干的热。城市本身,就那么摊在尼日尔河边上——他们班巴拉语管那河叫“鳄鱼之河”,听着还挺带劲。第一印象?这么说:
- 土。哪哪都是。习惯就
- 吵。喇叭声,音乐声,说话声。也算是一种交响乐,大概。
- 热。我是不是提过热了?感觉值得再说一遍。
- 生猛。就是那种原汁原味,没经过滤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绝对不是那种光鲜亮丽、专门糊弄游客的地方,这点你放心。
先去“景点”打个卡
寻思着,还是先把那些“游客必去”的地儿给解决了,省得惦记。就去了那个国家博物馆。它在一个挺大的公园里头,好歹能躲躲太阳。进去转了转,瞅瞅那些面具,雕刻。有些玩意儿确实挺老的,让你琢磨,你知道?琢磨那些建立在金子上的帝国啥的,再看看现在的马里……那对比,啧啧。公园里还有个国家动物园,顺道也瞅了一眼。没待太久,笼子里的动物总让我有点不是滋味,不过反正也算去过了。
教堂,市中心,还有那条河
然后是那个巴马科大教堂。那建筑风格,在当地真是独树一帜。你想,一个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杵着这么个大教堂,挺特别的。我进去瞅了瞅,里头挺安静,还挺平和,适合发会儿呆。巴马科市中心那就纯粹是……一种体验了。人山人海,市场里闹哄哄的,摩托车钻来钻去,你得时刻打起精神。那个独立纪念碑也瞅见了,就那种每个首都都得有的标志性大玩意儿。拍了张照,算是打卡了。
还有那条尼日尔河,老兄。那真是他们的生命线,一眼就能看出来。我瞅着那些长长的独木舟在河上飘,有人钓鱼,有人洗衣服。生活就在河边上那么自然而然地发生着。谢天谢地,没瞅见鳄鱼,虽然它叫“鳄鱼之河”。可能鳄鱼都比较害羞,也可能是我没找对地方。不见也不见也
这趟值不值?
所以说,巴马科。它肯定不是巴黎,也不是罗马。它挺糙的,非常……非常巴马科。你去了,你看了,你感受了。确实能让你更珍惜家里那舒服的沙发,这是实话。但它也挺让你上头的,就是那种感觉会一直跟着你。你说我会不会赶紧再去一次?够呛。但我后悔去了吗?不后悔,一点也不。这就是那种能让你琢磨事儿的地方,让你换个角度看世界。你知道,就跟我有一次手贱,没看说明书就去装宜家的家具似的——过程那叫一个抓狂,一头雾水,但你总能学到点哪怕只是学到了“下次一定得看说明书”。搁巴马科这事儿上,可能就是让你明白,这世界比你从朋友圈里看到的要大得多,也复杂得多。而且有些地方的Wi-Fi,真的能让你体验一把什么叫“返璞归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