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聊聊我跟‘克代尔’这点事儿。这不算啥高深的技术活,就是一次挺偶然的实地‘考察’经历,或者说,是一次怀旧之旅,让我对这个牌子有了点新的体会。
记得那是好几年前了,因为一点私事儿,我得去一趟德州。事情办得七七八八,还剩下小半天晃荡。那时候我就寻思,德州这地界儿,除了扒鸡,还有啥能勾起我点念想的?脑子里一下就蹦出‘克代尔’这仨字儿了。
为啥是它?嗨,年轻那会儿,谁没喝过几瓶便宜又上头的本地啤酒。克代尔当年在我们那一疙瘩,也算是小有名气,尤其那价格,一块二一瓶,退瓶子还给五毛,简直是学生党和刚上班那会儿囊中羞涩的我们的福音。味道嘛现在回忆起来可能有点模糊了,但那种大夏天,几块钱就能冰爽一下的感觉,是刻在记忆里的。
那天我就决定了,我的‘实践’课题就是——去瞅瞅这克代尔现在咋样了。说干就干。打听了一下大概方位,说是在天衢工业园那边。也没坐车,就想自个儿溜达过去,感受感受。
一路走,一路问。上了岁数的本地大哥大姐一听‘克代尔’,话匣子就容易打开,‘,啤酒厂,往前边儿走,不远了’。那感觉挺亲切。等我真晃悠到那片工业园区,嚯,跟我想象中那种老旧啤酒厂可不一样。厂区挺大,看着也挺规整,大货车进进出出的,透着一股子规模化生产的劲儿。
我当然进不去厂里头细看,就在外头转了转。后来跟当地一个开小卖部的老板聊天,他告诉我,这克代尔九五年就建厂了,一直在这儿。他说,以前这酒便宜,就是靠量大,而且他们自己从做啤酒瓶、种麦芽到酿酒、灌装,基本上一条龙全包了,所以成本能压下来。
听他这么一说,我这心里就有点谱了。原来当年我们喝着便宜,背后是人家这么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在支撑。这让我想起很多老牌子,能在市场上活下来,甚至活得还行,真不是光靠情怀就够的,得有自己实打实的看家本领。
那次‘克代尔’寻访记,也没喝到酒,但对我来说,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实践。它让我看到一个记忆里的模糊符号,是怎么样实实在在地扎根在一个地方,并且努力适应着时代的变化。有时候,我们怀念过去的味道,也是在怀念过去的自己。而这些还在坚持的老牌子,就像一个时间的锚点,提醒我们一些东西曾经存在,并且还在继续。
所以说,这回‘克代尔’的实践记录,更多的是一种感受和发现。不是什么复杂的测评,就是一段个人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勾起大家的一些回忆,或者对这些默默坚守的本土品牌多一份了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