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这个叫 pff 的东西,不是啥新鲜玩意儿了,大概几年前就听人说过,尤其那帮看橄榄球的老哥们,嘴里老是蹦出这个词儿。我,对这些数据分析啥的一开始不感冒,觉得看球嘛就图个热闹和直观感受。
但是,去年不是跟几个朋友搞了个小范围的橄榄球经理人游戏嘛就是自己选队员组队比积分那种。前两年玩儿,我老是垫底,被他们几个嘲笑得不行,说我光凭感觉选人,太“玄学”。今年就想着,得搞点不一样的东西,不能老是被动挨打。
然后就想起了 pff。我寻思,这玩意儿既然被那么多人提起,总得有点门道。就决定去捣鼓捣鼓。先是上网找了找,发现这东西好像还挺专业,数据维度特别多。一开始看,真是一堆数字,看得头大。
没办法,硬着头皮看呗。我记得当时重点关注了几个位置的数据,特别是进攻锋线和跑卫。因为我之前老觉得,跑卫厉不厉害,就看他能不能跑得远,能不能冲破防守。看了 pff 的数据,才发现里面还有细分,比如那个“突破擒抱率”,还有跑出多少码以上的大码冲球次数之类的。听起来好像挺科学。
我就试着把这些数据跟我之前凭感觉选的球员对应起来看。嚯,还真有点意思。有些我觉得挺猛的球员,数据显示他被擒抱的次数不少,或者很少有那种一跑就十几码的大码冲球。反倒是有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球员,在某些特定数据上还挺亮眼。
于是今年选秀的时候,我就不再光凭印象流了。我把我关注列表里的球员,都去找了找他们的 pff 评分和一些关键数据。特别是跑卫,我重点看了他们的“突破擒抱”能力和接球后的推进码数。进攻锋线,我就看他们的整体评分,尤其是保护传球和冲球开路这两项。
选完人,赛季开始后,我也没闲着。每周比赛前,我都会去瞄一眼对阵双方的一些关键球员的近期 pff 评分变化,还有他们对手的防守评分。比如,我的跑卫这周要面对的防守组,他们的冲球防守 pff 评分怎么样?是很强还是比较弱?这个数据就成了我决定上哪个跑卫的重要参考。
捣鼓过程中的小插曲
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跑卫的 pff 冲球评分特别高,就信心满满地把他放进了首发。结果?那场比赛他表现平平,没拿到多少分。后来仔细一看,发现他那场比赛的对手,虽然整体防守一般,但刚好他们的线卫针对跑卫的防守评分特别高,专门克制他这种类型的跑卫。这才明白,光看一个数据不行,还得结合对手情况综合分析。
还有就是,pff 数据更新有时候感觉有点滞后,或者说,它反映的是过去表现,不一定能完全预测未来。球员状态起伏、伤病、临场战术变化,这些都不是光靠数据就能完全捕捉的。
用了 pff 之后,感觉自己看球和玩那个经理人游戏,确实多了一个分析的角度。不再是两眼一抹黑,或者完全跟着媒体和“专家”的感觉走了。起码手里有了一套相对客观的参考标准。
结果嘛,今年我在那个小联盟里成绩确实提高了不少,虽然没拿到冠军,但也进了季后赛,总算没垫底,能在那帮朋友面前抬点头了。这 pff ,我觉得它是个挺有用的工具,尤其对于想深入了解球员表现细节的人来说。但也不能迷信,数据是死的,比赛是活的。最终还是要结合比赛录像、球队战术和球员具体情况来看。对我来说,这回捣鼓 pff 的实践,最大的收获不是赢了游戏,而是让我看比赛多了个维度,也算没白折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