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手机,看到了不少关于沈龙元的消息。就是那个以前踢球的,上海申花的,后来好像辗转了好几个队,现在听说退役了,要去社区里教小孩踢球,当教练去了。
这事儿,说真的,让我挺有感触的。为啥?因为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前几年的一个转变。那时候我也是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感觉自己好像卡住了,不上不下挺难受。
我之前是在一个还算可以的公司里干活,干了快十年了,做技术的。本来以为能一直这么干下去,安安稳稳的。结果公司战略调整,业务方向变了,我那个部门直接被边缘化,后来慢慢人就都散了。我也没拿到啥好包,就这么出来了。
出来那会儿,心里是真的慌。三十多岁的人了,突然要重新找方向。投简历,高不成低不就的,很多新东西咱也不会,人家嫌你老;去小公司,自己又有点不甘心。那段时间,天天就在家琢磨,下一步到底该干
后来也是没办法,总得吃饭。我就想,我这人动手能力还行,也喜欢跟人打交道,分享点东西。以前在公司也带过几个新人,他们都说我讲得还挺明白。我就寻思,要不试试往这个方向走走?
正好那时候看到家附近有个社区活动中心,在招一些兴趣班的兼职老师,啥都有,手工、画画、乐器。我就鼓起勇气去问了问,说我懂点电子产品维修和电脑基础啥的,能不能开个小班,教教社区里的大爷大妈用智能手机,或者给小孩子讲讲简单的编程入门。
没想到人家还真同意了,让我先试试。一开始真是手忙脚乱,备课、准备材料、还得琢磨怎么讲才能让大爷大妈听懂。不过干起来之后,发现还挺有意思。看着他们从不会到会,那种成就感跟以前写代码还真不一样。
就这么着,从兼职开始,慢慢接触的人多了,也了解到现在很多人需要这种基础的、实用的技能指导。后来我就索性把这个当成主要方向了,自己搞了个小小的工作室,专门做这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我的实践成果
虽然挣得肯定没以前在大公司多,但是感觉自由多了,心里也踏实。主要做了下面几块:
- 社区老年人智能手机、电脑应用普及课。
- 中小学生基础编程思维启蒙班。
- 偶尔也接点电子产品维修的小活儿。
所以看到沈龙元,一个以前那么有名的球员,现在选择退下来去社区服务,教孩子们踢球,我特别能理解他的选择。可能外人看着觉得可惜,从中超到社区,落差挺大。但我自己经历过才知道,能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又能实实在在帮到别人的事儿,心里那份满足感,比啥都强。他有教练证,说明也是有准备的。挺真的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