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练完球,歇着的时候刷了刷手机,看到些别利察的集锦,就琢磨起这哥们儿了。
印象里,好多人提起他,第一反应就是那个能投三分的大个子,尤其是在国王队那会儿,还有后来勇士时期,那几个关键三分,确实是硬,大家叫他“别老师”、“教授”啥的,感觉就是个定点炮台。
但真自己找来看,就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了。
我翻了些他以前的视频,不光是三分。
- 他有持球突破,看着慢悠悠的,但节奏感挺欧洲球员那套东西,脚步挺扎实。
- 有时候还能玩个时间差,或者假动作晃一下,然后往里走。
- 甚至还有些视频里,他能冲进去扣一个,虽然不算多劲爆,但绝对不是只会飘在外面的那种。
这就让我想起自己打球的时候了。
球场上的“标签”
咱们平时打野球,或者跟朋友组队打比赛,也经常遇到这种事。比如我,可能某段时间三分投得比较顺,队友就老喜欢喊我出去接球投篮。
时间长了,好像大家就觉得我只会投篮了。
有一次打全场,对面明显就放我突破,贴得很近防我投篮。我就寻思,不能光投。我就试着做了几个突破,还真成了几个。虽然不像视频里别利察那么流畅,但起码能撕开个口子。
队友还有点惊讶,说:“欸,你还会突?” 我心里想,我本来就会,只是平时投得多而已。
这就跟看别利察一样。你光看集锦里那些“精彩时刻”、“关键三分”,就容易觉得他是个纯射手。但人家能在NBA、在欧洲联赛打那么多年,肯定不止一招鲜。他得会阅读防守,得会传球策应,得会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节奏去得分。
看球员不能光看标签。
今天琢磨别利察,也是提醒自己。打球的时候,不能被自己或者别人贴的标签框住。有机会投篮就投,没机会就得想别的办法,突破、传球、策应,都得有点活儿。就像别利察,他能在关键时刻投进三分,也能在需要的时候用别的方式帮助球队。
得多练练,让自己工具箱里的家伙多一点,别老是一招用到死。今天这琢磨,也算是个小收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