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咱聊聊“创造奇迹”这事儿。听着挺玄乎的,好像得是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我琢磨着,有时候,所谓的奇迹,可能就是咱们普通人,在自个儿的生活里,硬生生啃下了一块难啃的骨头,办成了一件原以为办不成的事儿。
我就说说我自个儿最近捣鼓的一件事儿。算不上啥丰功伟绩,但在我这儿,那感觉,真有点“奇迹”的意思。
事情得从我那个堆满了杂物的阳台说起。真的,不是我夸张,那阳台,快两年了,就没正经收拾过。东西越堆越多,纸箱子、旧报纸、用不着的破烂玩意儿,层层叠叠,想找个东西都得“考古”。每次看着都心烦,想着得收拾,可一想到那工程量,立马就泄气了,心里直打鼓:“太难了,等有空再说。”这一“有空”,就“空”了快两年。
转折点来了。上个月,天气不错,想去阳台晒晒太阳,结果?连个转身的地儿都没有。那一刻,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劲儿,可能是被那乱糟糟的景象给刺激到了,也可能是觉得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我跟自己说:“不行,今天必须开始!哪怕就动一点儿也行。”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步:清空与分类。
我先是把所有能搬动的东西,一股脑全搬到客厅里。嚯!客厅瞬间也成了重灾区。但这步很关键,得先把战场清出来。然后,我就坐地上,开始分类。
- 要扔的:那些彻底没用、破损严重、或者好几年都没碰过的东西,心一横,直接归到“扔”这一堆。
- 要留的:确实还有用,或者有纪念意义的,放一边。
- 待定的:拿不准主意的,暂时放另一边,告诉自己回头再审视一遍。
这个过程挺磨人的,尤其是面对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东西,纠结。但我给自己定了规矩,快速决定,不犹豫太久。事实证明,很多“待定”的,还是进了“扔”的那一堆。
第二步:清洁与整理。
把该扔的都打包处理掉后,阳台瞬间清爽了不少。然后就是体力活了,扫地、拖地、擦栏杆、擦窗户。犄角旮旯都弄干净。看着灰尘和污垢一点点被清除,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第三步:归位与规划。
把要留的东西重新规划位置。买了几个简单的收纳箱,把零碎的东西装起来。常用的放顺手的地方,不常用的靠里放。尽量让空间看起来整洁,用起来方便。
整个过程,我没想着一天弄完。就是下了班,或者周末,每天挤出个一两个小时,一点点地弄。有时候也会觉得累,想放弃,但一想到之前那乱糟糟的样子,再看看眼前逐渐清爽的空间,就又有了动力。
结果?大概花了一周的零碎时间,阳台彻底变了个样!干净、整洁,阳光照进来,亮堂堂的。我搬了把椅子放那儿,现在没事就喜欢去坐坐,喝杯茶,看看外面。那感觉,真不是吹,心里头敞亮多了。
说真的,收拾个阳台,算啥奇迹?但对我来说,克服了长久以来的拖延和畏难情绪,把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给搞定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挺“奇迹”的。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所谓的“奇迹”,不是等来的,是干出来的。哪怕是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只要你动手去做,坚持下去,就可能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小奇迹”。
别总觉得“创造奇迹”离我们很远。可能,它就在你下决心去做的每一个“小事”里。你也试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