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琢磨“阿拉布”这几个字,也不知道咋回事,可能是看新闻看多,说什么俄罗斯那边搞个“阿拉布加”经济特区,还要建个老大老大的物流中心。这事儿,就勾起我好多年前自己瞎折腾的一段经历。
想当年,我也搞过“跨国”买卖
那会儿大概是几年前,具体哪一年记不清,反正就是脑子一热,觉得可以捣腾点小玩意儿,从国外弄进来卖,赚点差价。当时也没想太多,觉得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地球都是平的,肯定简单。
第一步,找货源。我在网上扒拉好几天,各种平台、各种犄角旮旯地翻,总算找到个看着还行的供应商,不是俄罗斯那边的,反正是个咱不太熟的国家。图片看着挺价格也凑合,聊几句,感觉对方也挺热情。
第二步,谈条件。来来回回邮件、在线聊天搞几天,确认产品规格、数量、价格,还有那个最低起订量。当时算盘打得噼啪响,觉得这批货弄回来,怎么也能翻个倍。
现实啪啪打脸
关键一步,打钱。按对方要求,先打一部分定金过去。那时候心里还有点小激动,想着我的“国际贸易”就要起航。结果?这才是闹心的开始。
后面就是各种糟心事儿:
- 运费大涨:当初谈好的运费只是个大概,等真要发货,价格噌噌往上涨,比我预想的高一大截。
- 清关麻烦:说好的他们能搞定一部分文件,结果等货到海关,才发现缺这缺那,各种单证、证明把我头都搞大。我自己又不懂,只能到处托人、查资料,补这补那。
- 时间拖延:本来预计一个月就能到货,结果在海关卡好久,然后国内物流又不给力,整整拖快三个月。
- 沟通不畅:出问题找那个供应商,他们就只会说“别担心,朋友”、“会解决的”,但实际屁用没有。有时差,回复又慢,急得我直跳脚。
那段时间,真是吃不好睡不每天盯着物流信息,打电话催,感觉自己头发都白不少。钱压在那儿,货动不,客户(我自己预想的)那边也没法交代,心里那个急。
那点事儿
货是终于弄回来。但是七七八八的额外费用加上去,成本高一大截。再加上时间拖太久,市场风向都有点变,之前想好的价格也卖不上去。忙活大半年,算下来,基本上是白忙活,还倒贴不少精力和电话费。
现在看到什么“阿拉布加”要搞大物流中心,每年多少万集装箱啥的,我心里就想,这玩意儿真不是随便谁都能玩的。看着是机会,但里面的门道、坑洼,多着。没点实力,没摸清流程,像我当年那样一头扎进去,大概率就是给我自己这种瞎折腾的人,又上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这经历,也算是我自己实践记录里挺深刻的一笔。做生意,尤其是跨国的,真不能只看表面光鲜。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个环节都摸透,才可能有点机会。不然,真的很容易就像我那次一样,听着响亮,啥也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