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剧看书,记住的不一定都是主角,反倒是些配角让人印象深刻。就说那个凯冯·兰尼斯特,泰温他弟,一直觉得这人挺有意思的,稳重,靠谱,一直是他哥的得力帮手。
那段给人“打副手”的日子
这让我想起我之前的一段经历。那会儿我在一个项目组里,也不是负责人,顶多算个二把手。我们头儿能力超强,想法也多,就是那种特别“泰温”式的人物,往前冲得猛。我就在后面跟着,干点查漏补缺、协调沟通的活儿。
每天就是开工先捋一遍当天的任务清单,看看有啥优先级高的,哪些人手不够得调配一下。然后就是开各种小会,跟不同环节的人对进度,确保信息能流通起来。有时候头儿定大方向,具体的执行细节就得我去盯,得催,得磨。挺琐碎的,但又不能不做,不然整个摊子可能就乱。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头儿突然要去外地处理一个更紧急的事,大概一周都不在。偏偏那时候项目有个关键节点要交付,还出点技术上的幺蛾子,几个技术小哥争执不下,方案定不下来。
硬着头皮顶上
一下子压力就到我这。当时心里是有点慌的,毕竟没拍板过这么重要的事。脑子里还闪过凯冯的影子,他总是在泰温不在的时候维持着兰尼斯特家的运转,虽然结局不太但那份责任感是实打实的。
我琢磨着,我也不是头儿,不能学他那样强压,得换个法子。我做这么几步:
- 召集人:先把相关的技术小哥都叫到一起,明确告诉他们,头儿不在,我们得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目标是按时交付。
- 听意见:让大家把各自的方案、担忧都说出来,不管对错,先都摆到桌面上。我主要就是听,然后引导他们互相讨论,而不是互相指责。
- 找共识:听得差不多,我就尝试着把大家的观点找出可以妥协或者结合的点。强调我们时间不多,得选个最稳妥、风险最小的方案先顶过去。
- 做决定:基于大家的讨论和现有资源,我拍板一个折中的方案。不是最完美的,但当时看来是最可能按时搞定的。承担责任是关键,得让大家知道这决定我来负责。
- 盯执行:定方案,就得紧盯着执行。每天都去问进度,遇到小问题赶紧协调解决。
那几天真是累,但也确实把那个坎儿给迈过去,项目按时交付。虽然过程中也有磕磕绊绊,但大家劲儿往一处使,结果还行。
通过那件事,我才真正体会到,像凯冯那样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有多重要。不一定非要站在最亮的地方,能在需要的时候顶上去,把事情办妥,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能力。光能干还不行,还得有点眼力见,别像凯冯那样,稀里糊涂地就被人算计。这也算是那段经历给我的一点额外提醒。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