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伙儿唠唠我捣鼓“詹姆斯·韦伯”的那些事儿。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感觉挺唬人的,心想这玩意儿得有多复杂。但后来一琢磨,不就是个望远镜嘛再厉害也是望远镜,怕撸起袖子就是干!
我得承认,我不是天文专业的,对那些什么红移、星系演化啥的,解的真不多。我主要是对它背后的技术感兴趣,想看看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实现“看到”那么远的东西的。
- 第一步:当然是疯狂的找资料。在网上搜各种关于詹姆斯·韦伯的介绍,什么原理图,结构图,看得我眼花缭乱。
- 第二步:我发现,这玩意儿的核心就在于它的镜片。那玩意儿巨大无比,还镀金,说是为反射红外线。我就想,这金镀得这么薄,得多少钱?
- 第三步:然后就是解它的工作原理。它主要是靠捕捉遥远星系发出的红外线来“看”东西的。红外线波长比可见光长,能穿透宇宙中的尘埃云,所以才能看到更远的东西。
光看资料肯定不行,得动手实践一下。我琢磨着,能不能用手头现有的东西,模拟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我先找个放大镜,这玩意儿跟望远镜的原理差不多,都是汇聚光线。然后,我又找个红外线遥控器,这玩意儿能发出红外线。
开始!我把遥控器对着墙,然后用放大镜对着遥控器。结果啥也没看到,墙上还是啥都没有。
后来我才明白,红外线是不可见光,肉眼当然看不到。
不死心!我又找个红外摄像头,这玩意儿能看到红外线。我把摄像头对着放大镜,然后用遥控器对着墙。这回终于看到点东西!在摄像头的屏幕上,我看到一个模糊的光点,那就是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
虽然这个实验很简单,但它让我对詹姆斯·韦伯的工作原理有更直观的理解。它就像一个超级灵敏的红外摄像头,能捕捉到宇宙中最微弱的红外线信号。
我的实验跟真正的詹姆斯·韦伯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它能看到几十亿光年外的星系,而我只能看到几米外的遥控器。但重要的是,我通过自己的实践,理解它的基本原理。
3,这回实践让我明白,再高深的技术,背后都有简单的原理。只要我们肯动手,肯思考,就能理解它们。以后有机会,我还想继续研究詹姆斯·韦伯,看看它还能带给我们什么惊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