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不知道怎么,可能是年纪到,老喜欢怀旧。就把那个叫《比恩》的老喜剧片翻出来看,就是大家常喊的“憨豆先生”。
我记得第一次看这玩意儿,还是上学那会儿,租的碟片,一帮同学挤在一起看,笑得前仰后合。那时候看,纯粹就是看个热闹,看他怎么出糗,怎么用些奇奇怪怪的法子解决问题,比如在车里换衣服,或者考试抄别人的。就觉得这人特别逗,特别傻,干的事儿匪夷所思。
这回重新看,是偶然在网上刷到他在一个什么大场面(好像是奥运会?)弹钢琴捣乱的片段,一下子勾起回忆。于是就找全集,从头开始看。
欸,你别说,现在再看,感觉完全不一样。还是很好笑,有些地方依然能把我逗乐。但是,看着看着,就琢磨出点别的味儿来。
1,我发现这家伙一点也不傻,反而精明得很,特别是在占小便宜和达成自己那些怪目标的时候。他知道规则,但老想钻空子,用他自己那套逻辑去绕过规则。很多时候,他那些馊主意还真能“成功”,虽然过程一塌糊涂,甚至有点缺德。
然后,我开始注意到他的孤独。你看他,好像没啥朋友,唯一的伴儿就是那个泰迪熊。自己跟自己玩,自己给自己过生日。小时候看觉得滑稽,现在看,莫名有点心酸。成年人的世界,可能很多时候也需要这么一个“泰迪熊”,不一定是玩具,可能是个爱或者别的什么精神寄托。
还有就是表演本身。那个演员,叫罗温·艾金森来着?真是个天才。几乎没台词,全靠那张脸和肢体动作。你看他那眉毛,那眼睛,小动作特别多,把一个心思活络、有点幼稚、又有点执拗的怪人演活。这功夫,现在的演员里头,真不多见。
我还注意到一些细节:
- 他开的那辆迷你小车,跟他本人一样,又小又倔,还老是跟一辆蓝色三轮车过不去。
- 他对一些日常小事的那种执着,比如停车、排队、吃东西,为达到目的能折腾出花来。
- 很多场景挺讽刺的,细想想,有点批判现实的意思在里头,虽然是用最搞笑的方式表现出来。
这回重看《比恩》,不再是单纯地傻笑。好像更能理解这个角色行为背后的动机,也更能欣赏演员的表演功力。一部老喜剧,能在不同年龄段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也算是它的厉害之处。可能这就是经典?反正,这回实践下来,感觉还挺有意思的,不只是打发时间,还多点思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