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得空,就想聊聊我最近琢磨的一个人,马延。这名字,可能好多人听着都陌生,不像马超、马谡那么响亮。我也是偶然间翻看点三国相关的资料时,注意到这么个名字的。
就是看到说他是袁绍儿子袁尚手下的一个将领。河北袁氏集团的嘛这个阵营里的人挺多的。我就有点好奇,想看看这人具体干些
动手查查呗。
我先是大致搜搜,网上信息零零散散的,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几件事。主要提到的是在建安九年,也就是公元204年,曹操打邺城那会儿。
当时袁尚带兵去救邺城。
结果,这个马延,还有个叫张顗的,俩人临阵倒戈,直接投降曹操。
他们这一反水,袁尚的军队立马就乱,兵败如山倒,袁尚只能跑路。
就这么几句话,感觉信息量不大。
我就不信邪,想着再深入挖挖。是不是有什么别的记载?比如他投降曹操之后干嘛?有没有封官拜将,立点功劳啥的?
我又翻些手头的资料,包括一些三国志的注解啥的,也看看《三国演义》里有没有这号人物的更多戏份。
结果发现,正史里关于他的记载,真的就是那一段最关键。投降曹操之后,好像就没他什么事儿,至少没啥值得大书特书的。不像有些降将,后来还能在曹魏阵营里发光发热。
《三国演义》里倒是给他加点戏,好像说他在赤壁之战时出场过,还被东吴的甘宁给干掉。但这个,解演义的都知道,那是小说家言,为情节需要嘛跟真实历史还是有出入的。正史上没看到他参加赤壁之战或者被杀的记录。
琢磨下来的感觉
搞半天,这个马延,在历史上确实就是个小角色。他最“高光”的时刻,大概就是在那场决定袁氏命运的邺城之战中,和张顗一起反水投降曹操。这个举动对当时的战局影响不小,加速袁尚的败亡。
但之后?就好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这也挺有意思的,历史往往只记住那些主角和关键人物,像马延这样在某个节点起到作用,但本身能力或者地位可能不算特别突出的,就很容易被淹没。记录他,可能也就是因为他那个“临阵倒戈”的行为,对当时的大事件产生直接影响。
这回琢磨马延的过程,也让我感觉,读历史不能光看那些大人物、大事件,有时候看看这些“小人物”的只言片语,也能从侧面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情世故。虽然关于马延的实践记录不多,但这个查找和思考的过程,对我来说还是挺有收获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