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唠唠“于刚”这个名字给我带来的一些想法,主要是结合我自己瞎折腾的一段经历。
大概几年前,那时候脑子一热,觉得电子商务是风口,自己也想进去扑腾扑腾。没啥大本钱,就想着先从小的开始,捣鼓点小玩意儿在网上卖。雄心壮志,觉得得搞点特别的,跟别人不一样的。
从想法到动手
第一步,找货源。 这就费老鼻子劲。跑好几个地方,网上也找半天,想找那种又特别、质量又好、价格还得有优势的。光这一步,就拖我快一个月。找到几个感觉还行的,又开始纠结,到底选哪个?哪个潜力大?哪个风险小?每天就在这儿琢磨,对比来对比去。
第二步,弄平台。 是自己搭个简单的网站,还是直接用现成的大平台?又是一轮纠结。自己搭,感觉自由度高,但啥都得自己弄,技术、推广,想想就头大。用大平台,省事,但规矩多,抽成也高,感觉像是给别人打工。
第三步,定价和营销。 东西拿来,平台也大概有个方向,怎么定价?定高怕没人买,定低怕亏本。怎么让人家知道我这儿有好东西?要不要花钱做推广?花多少?效果咋样?全是问题。
磕磕绊绊的实践
就这么一步一纠结,一步一犹豫。等我好不容易把东西上架,开始试着卖,发现市场早就变。之前看好的“特别”玩意儿,好像没那么受欢迎,或者已经有别人用更快的速度、更低的价格在卖。
那段时间,真是焦头烂额。每天看着零星的订单,还有不断增加的库存,心里那个急。有时候看到一个机会,比如某个平台搞活动,或者有个临时的热点可以蹭,但等我反复研究、权衡利弊,下定决心要干的时候,机会早就错过。
- 市场变化太快,根本不给你慢慢思考的时间。
- 竞争对手动作也快,你稍微一犹豫,别人就抢先。
- 有时候一个“还行”的决策,立刻执行,可能比一个反复琢磨出来的“完美”决策要好得多。
后来看到于刚说的
后来偶然看到一些关于于刚和他搞1号店的文章,里面反复提到一个词:决策速度。他说,在电商这个行当,甚至很多快速变化的行业里,决策的速度有时候比决策的质量本身还重要。搜集信息、分析、定目标、找方案,这套流程没错,但如果每个环节都追求完美,都拖拖拉拉,那黄花菜都凉。
这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 回想我自己那段折腾经历,不就是死在“慢”上吗?总想等万事俱备,总想找到最优解,结果?时间不等人。
于刚他们能把1号店做起来,肯定不是光靠“想”,更重要的是“做”,而且是快速地做。不是说瞎做,基本的分析判断肯定要有,但到某个节点,就得敢拍板,快速行动,然后在行动中快速调整。这可能就是人家能成功,而我只能在这里瞎唠叨的原因。
这段经历给我的教训就是,很多时候,先干起来,边干边调整,可能比啥都不干,光在那儿想强多。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犹豫那么一下下,可能就没你啥事儿。于刚强调的“速度”,确实是实践出来的真知灼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