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来聊聊我之前折腾一个叫“Bowman”的玩意儿的经历。这东西,具体是干啥的,一开始我也没太搞明白,就看名字挺唬人的,像是能射点啥出来似的。后来接触了,才发现它跟我预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那时候,我们项目里头需要搞一个层级关系比较复杂的功能模块,具体来说就是要管理一些分类、组织架构之类的,你想想,一层套一层,跟那个俄罗斯套娃似的。一开始我们是自己撸代码实现的,用的是最土鳖的办法,就是每个节点存个父ID,然后查询的时候各种递归,那叫一个慢,数据量一上来,整个页面就卡得跟便秘一样。
后来团队里不知道谁提了一嘴,说是有个叫“Bowman”的库(也可能是个包,或者别的啥名头,反正我们就这么叫它了),专门处理这种树状结构数据,效率高,用起来也方便。当时我一听,还有这种好东西?那得赶紧试试,不然老被用户投诉卡顿,我这脸上也挂不住。
第一步,找它!
我先是在我们常用的包管理工具里搜,类似用composer那种感觉。你猜怎么着,还真给我搜到了几个叫“Bowman”或者名字里带“Bowman”的。选哪个?当时也没多想,就挑了个看起来下载量还行,更新日期也比较近的。心想,应该差不到哪儿去。
第二步,装它!
这个过程倒是没啥波折,跟平时装其他依赖库差不多,一条命令下去,哗下载一堆东西,然后就提示安装成功了。心里还美滋滋的,感觉成功了一半。
第三步,用它!
这才是噩梦的开始。我先是去找文档,想着看看怎么初始化,怎么创建节点,怎么移动节点啥的。结果发现,这文档写得那叫一个……随心所欲。要么就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夹杂着一些 непонятный(看不懂的)符号,要么就是只有几个简单的API列表,连个像样的示例代码都没有。我当时就有点头大了。
- 我尝试着按照它的API说明,去配置一些东西,比如数据库表的字段名映射啥的,因为它要求你的数据表得按照它的规范来,或者你得告诉它你的字段名叫
- 然后,就开始照着它那少得可怜的文档去用了,尝试创建根节点,再在根节点下面创建子节点。有时候能成功,有时候就直接报错,错误信息也是奇奇怪怪的,看得我一头雾水。
-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要实现一个节点的拖拽排序功能,就是把某个分类从一个父分类下移动到另一个父分类下,或者在同级之间调整顺序。这“Bowman”号称是支持这些操作的,结果我调了半天,数据是更新了,但是它内部维护的一些左右值、层级深度什么的,全乱套了!导致后面查询出来的树结构直接崩坏,有些节点莫名其妙消失了,有些又重复出现。
第四步,坑爹!
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都在跟这个“Bowman”较劲。白天对着屏幕debug,晚上做梦都是那些乱七八糟的节点在飞。我甚至一度怀疑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是不是我没理解对它的核心思想。我还去网上搜,看看有没有其他人遇到类似的问题,结果发现用这玩意儿的人好像也不多,能找到的讨论和解决方案少得可怜。有些零星的讨论,语气也跟我差不多,都是在吐槽它的不稳定和难用。
放弃它!
折腾了差不多快两个礼拜,项目进度被拖慢了不少。老大也看我天天愁眉苦脸的,就过来问了问情况。我把遇到的问题一五一十跟他说了。老大听完,拍了拍我肩膀说:“行了,这玩意儿太不靠谱,别在它身上浪费时间了。咱们还是换个方案,哪怕用回老办法,稳定点也行。”
听到这话,我真是如释重负!虽然我们还是找了另一个相对成熟点的嵌套集模型的库来替代(具体名字就不提了,免得像做广告),重新梳理了逻辑,但也比吊死在这个“Bowman”上强多了。
我这回实践的“Bowman”经历,给我的教训就是,选择第三方库或者工具的时候,真不能只看它宣传的功能有多牛逼。文档是不是完善、社区是不是活跃、有没有足够多的成功案例,这些都非常重要。 不然就像我这回一样,一头扎进去,结果发现是个大坑,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这就算是我对“Bowman”这玩意儿的一次亲身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儿。以后再遇到这种名不副实的“弓箭手”,我可得绕着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