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主题是“赖恩”,一下子勾起了我几年前的一段回忆。那时候的事儿,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那段“死磕”的日子
我记得是刚到一个新项目组,接手一个挺棘手的活儿。之前的负责人跑路了,留下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没人愿意碰,就落到我头上了。当时我们私下里给这个烂摊子起了个外号,就叫“赖恩”,也没啥特别意思,就是觉得这名字念着有点别扭,跟当时那项目的状态似的,哪哪儿都不顺。
一开始真是抓瞎。 文档不全,代码注释约等于没有,业务逻辑更是绕来绕去。我头一个星期,基本就是在看天书。每天对着电脑屏幕,眼睛都快看瞎了,进展还特别慢。那感觉,真是焦虑得不行,晚上回家脑子都嗡嗡响。
怎么办?撂挑子肯定不行,活儿总得有人干。我就一点点啃。先是把能跑起来的部分跑起来,然后从用户能看到的前端界面开始,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地反推。遇到搞不懂的,就拉着组里老人儿问,虽然别人也忙,但多少能指点一两句。实在不行,就自己一行行代码调试,看数据怎么流转的。
那段时间,真是没日没夜地泡在公司。桌子上堆满了草稿纸,画的各种流程图、数据结构图。有时候为了一个死锁问题,或者一个莫名其妙的bug,能折腾到半夜。过程挺痛苦的, 好几次都想,要不算了,随便搞搞得了。但心里那股劲儿,总觉得不把它彻底弄明白,就不甘心。
搞定“赖恩”之后
大概搞了快两个月,总算是把这个“赖恩”项目给理顺了。不仅把旧的坑填上了,还优化了不少地方,性能提上来了,稳定性也好多了。交付的时候,客户那边反馈还挺
现在回过头看,那段经历虽然累,但真挺锻炼人的。 把那么个烂摊子给收拾利索了,那种成就感是实打实的。而且通过那个项目,我对整个系统的理解深入了很多,后面再做类似的东西,就感觉心里有底多了。
所以说,有时候遇到这种难啃的“赖恩”,别先怵。硬着头皮,一点点去做,去琢磨,总能找到办法。扛过去了,回头看,都是经验。 这就是我跟“赖恩”的故事,挺简单,就是一段实打实的经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