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弗朗克这位作曲家。我对古典音乐这块儿了解得也不多,更别提弗朗克是谁了。都是后来慢慢接触,才咂摸出点味儿来。
我记得那会儿刚搬家,新环境嘛总想找点背景音乐,让屋里有点人气儿。一开始瞎听,流行歌、轻音乐啥的,听多了就觉得有点腻。后来有一次,也不知道怎么就点进一个古典音乐的推荐列表,里面就有弗朗克的名字。
我就寻思,这弗朗克是何方神圣?顺手就搜了一下。,原来是19世纪法国的作曲家,还是个管风琴大师。看介绍说他的作品情感浓郁,结构也挺特别。
我的实践过程是这样的:
我找了他那首最有名的《d小调交响曲》来听。第一遍听,老实说,有点懵。感觉挺长的,旋律也不像流行歌那么抓耳。但是,里面有几个片段,就是那种隐隐约约的、挺深沉的感觉,让我有点好奇。
然后我就决定多听几遍。大概听到第三、第四遍的时候,奇了怪了,感觉就不一样了!那些之前觉得模糊的旋律,慢慢清晰起来,好像能感觉到里面那种情绪的起伏和挣扎,还有那种辉煌的释放。特别是第二乐章,一开始有点忧郁,后面又变得很温柔,我特别喜欢那一段。
有了这个经验,我就开始主动去找他的其他作品。比如那个《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这首曲子可真是太棒了!我找了好几个版本来对比听。小提琴和钢琴的对话,时而缠绵,时而激昂。尤其是第四乐章,那个卡农式的旋律,简直是百听不厌。我经常在晚上写东西或者看书的时候放这首,感觉特别能让人沉静下来。
后来我又听了他的《f小调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更复杂一些,冲突感更强。我特意去查了点资料,说是这部作品是他写给他学生,后来成了他妻子的。这么一联想,音乐里的那种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就更能理解了。五个乐器的交织,有时候感觉像是在争吵,有时候又像是在深情对话,特别有画面感。
我还尝试着去了解了一下他的生平。发现他这个人挺坎坷的,大器晚成,早期作品也不被看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创作。了解了这些背景之后,再回头去听他的音乐,就更能体会到里面那种坚韧和深刻的情感了。
实现的效果,或者说我的感受:
就是从一开始的“这啥玩意儿”,到后来的“有点意思”,再到现在的“真好听!”。弗朗克的音乐,对我来说,不是那种一耳朵就能爱上的,但绝对是越听越有味道的那种。他不像有些作曲家那么炫技,但他的音乐里有种真诚和深度,能触动人心。
我现在电脑里专门建了个文件夹,放的都是弗朗克的作品。虽然我不是啥专业人士,也说不出太多乐理上的道道,但就是单纯觉得,在某个需要安静思考,或者情绪有点低落的时候,听听弗朗克,能给我一种力量,一种慰藉。这可能就是音乐的魅力,不需要懂太多,用心感受就行。
如果你也想尝试接触一下古典音乐,不妨从弗朗克开始。别急,慢慢听,多听几遍,说不定你也会有跟我类似的感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