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阵子,整个人都有点儿不对劲。就跟你用惯了的老软件突然不更新了,你到处找替代品,结果发现哪个用着都不顺手那种感觉差不多。我就是那样。我一哥们儿,老李,就看了两本什么心灵鸡汤的书,就老觉得自己是人生导师了,天天跟我叨叨,说什么“换换环境”、“找个有‘灵魂’的地方待待”。他嘴里老念叨一个地儿,圣克鲁兹。说那不仅仅是个地方,那是一种“状态”。我当时觉得他纯属瞎扯淡,可我那会儿也实在是没什么辙了,除了瞅着自个儿家那四面墙发呆,让我干啥都行。
我就随便塞了几件衣服,连个计划都没做,这可太不像我了。搁以前,我出去玩,那攻略都得做成电子表格。这回,我这趟的“实践”,主要就是想试试能不能就那么“待着”。到了那儿,一下飞机,最先感觉到的就是那儿的空气。咸滋滋的,有点潮,风里带着老远传来的海浪声,还有一股子……炸薯条味儿。挺经典的。
我头一回正经溜达,就是他们都说的那条沿海公路。确实挺长,得有那么两三公里,就挨着海边。路上能瞅见骑自行车的,有那种一脸严肃表情、跟要征服健身目标似的跑步的,也有像我这样瞎逛荡的。那会儿好像是春天,路边开满了各种颜色的小野花,瞅着还行。不过这玩意儿也没立马治好我那点儿“人生意义”的困惑。
然后就是那个圣克鲁兹码头,那玩意儿你错不了。老长一条,一直伸到海里去。我就顺着码头走,上面一堆小铺子,有钓鱼的,底下还有海狮在那儿嗷嗷叫唤。那帮家伙,嗓门真大,戏也足。从码头尽头往回看,能把整个海滩和那个有名的老游乐场——Boardwalk海滨游乐园——看得清清楚楚。我刚瞅见那游乐园的时候,正好飘着一层薄雾,把整个地方罩得跟做梦似的,有点不真实。跟老电影没上色那会儿的镜头似的。后来太阳出来了,雾散了,那些过山车、摩天轮,五颜六色的,一下子就鲜亮起来了。反差还挺大。
不过我当时可没啥心情坐过山车。自个儿心里头的过山车都坐不过来了,你懂我意思?所以我就继续瞎走,奔着北边去。走到一个叫马克·艾伯特灯塔的地方。那灯塔本身不大,但是建在悬崖边上,正好能俯瞰一个叫“蒸汽巷”的海滩,听说是冲浪的圣地。灯塔里头,或者说,灯塔那儿,就是个圣克鲁兹冲浪博物馆。特小一地方,真的,就灯塔里的一间屋。但里头塞满了各种老冲浪板,有些还是那种死沉死沉的木头板子,瞅着都觉得能把你直接带到海底去,别提冲浪了。还看见不少老照片,照片上那些人,都是那种特经典的冲浪发型。能让你稍微感觉到点儿这地方的历史,感觉到冲浪对这儿有多重要。站在灯塔那儿往海里看,你就明白了。浪头确实不错,水里老有人在那儿一起一伏地等着浪。
有个下午,我就在Cove海滩附近那么坐着,看他们。看那些冲浪的人。那里面有种说不出来的耐心,大部分时间都在等,然后突然一下,爆发了。可能老李那家伙也不全是胡说八道。那海浪的节奏,那些冲浪的人的坚持,还有整个小城那种自顾自的酷劲儿……这些东西,它没能一下子“治好”我。但确实,感觉……不一样了。是另一种“卡壳”,或许是一种好的“卡壳”。就好像你找到一张老唱片,上面有点划痕,但音乐一放出来,还是那么回事儿,有种数字音乐给不了的温暖。我想,我在圣克鲁兹的“实践”,大概就是在听那些“划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