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咱聊聊这个“蒙塔基的钢蛋”。
一听这名儿,是不是以为是啥新奇玩意儿,吃的?或者又是哪个游戏里的道具?我跟你说,这玩意儿,可不是那么简单。它是一种……一种精神,一种状态,更是一种磨砺出来的玩意儿。
我的“蒙塔基”初体验
想当年,我也是个愣头青,听人说蒙塔基那地儿邪乎,能练人。具体是哪儿?也不是特指某个地理位置,更像是一个代号,指的是那种能把人逼到极限,让你不得不硬扛的环境。我当时,工作上遇到点坎儿,心里憋屈,就琢磨着找个地方“修炼”一下自己。
一个老哥们儿,以前在部队待过的,跟我说:“小子,想开窍?去‘蒙塔基’走一遭,回来你就是‘钢蛋’!”我一听,这名儿带劲!虽然他说的“蒙塔基”是他当年拉练的一个苦哈哈的地方,但那股子劲儿,我算是听明白了。
实践过程:熬鹰似的磨砺
我就给自己找了个“蒙塔基”——接了个特棘手的项目。那项目,怎么说,就是那种牵一发动全身,干好了没啥特别奖励,干砸了就得背大锅的活儿。团队里没人愿意主动接,都躲着走。我当时脑子一热,就给揽下来了。
刚开始那阵子,真是焦头烂额。
- 第一阶段:手忙脚乱。到处都是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天天加班到后半夜,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感觉自己随时都要炸了。那时候别说“钢蛋”了,感觉自己就是个“软柿子”,谁都能捏一把。
- 第二阶段:硬扛死顶。没办法,自己接的活儿,跪着也得干完。那段时间,我把所有娱乐活动都戒了,一门心思扑在上面。见了人话都说不利索,脑子里全是项目的各种细节。有时候半夜惊醒,就爬起来在纸上写写画画。真是跟熬鹰似的,一点点磨。
- 第三阶段:逐渐麻木……不,是逐渐从容。大概扛了能有俩月,我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变了。遇到突发问题,不像以前那么慌了,能先静下来想辙。各种扯皮的事儿,也能耐着性子去沟通,去争取。就好像,身体里那些毛躁的玩意儿,被一点点磨掉了。
这过程里,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项目最关键的一个节点,合作方那边突然掉链子,说好的资源给不了了。当时我真是眼前一黑,心想完了,这下彻底玩儿砸了。坐在办公室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那时候还抽烟,现在早戒了)。大概半小时,烟抽完了,我把烟盒一揉,丢垃圾桶,对自己说:“哭爹喊娘有屁用?想办法!”
然后我就开始打电话,一个一个地找备选方案,拉着团队的人一起想辙,熬了三天三夜,硬是把这个窟窿给堵上了。虽然过程狼狈不堪,但解决掉问题的那一刻,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钢蛋”的初步形成
等这项目磕磕绊绊总算完成了,我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但也感觉脱胎换骨了。以前屁大点事儿就炸毛,稳如老狗!遇到困难,第一反应不再是抱怨或者逃避,而是琢磨怎么去解决它。
这时候我才明白老哥们儿说的“蒙塔基的钢蛋”是啥意思。它不是说你真成了铁打的,刀枪不入,而是说你的内心,经过反复捶打和磨砺,变得坚韧了,有韧性了,能扛事儿了。就像一块生铁,扔进炉子里烧,再拿出来反复捶打,百炼成钢。那份硬气,那份沉稳,就是“钢蛋”的内核。
这“蒙塔基的钢蛋”,说白了,就是在那种能把你逼到墙角的环境里,把你原来的那些浮躁、不耐烦、脆弱,全都给你磨没了,剩下的,就是那份硬气、那份沉稳,跟钢蛋似的,梆梆硬!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熬,慢慢练。今天就分享到这儿,希望对大伙儿有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