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捣鼓的一些玩意儿,算是个实践记录的“集锦”。
话说回来,就是觉得好玩,也想试试能不能在那些短视频平台上冒个泡。我就自己琢磨着拍了点东西,也没想太多,咔咔一顿操作就发出去了。想着多少得有点人看?结果?那播放量,真是少得可怜,有时候就几十个,我都怀疑是不是我妈我亲戚给贡献的。
心里那叫一个不得劲。 我就开始琢磨,这不行,肯定有啥门道我没摸清。于是我就开始到处看,看别人那些火的视频是咋拍的,咋弄的。
我开始尝试和调整
我试了试最简单粗暴的法子,就是看啥火就跟着拍点啥。比如当时流行个什么舞,或者有个什么梗特别火,我也赶紧模仿着拍一个。效果嘛怎么说,有时候确实能比之前多点人看,但感觉长久不了,而且老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没啥意思,自己也觉得别扭。
后来我就想,是不是得整点自己的东西?不能老是“复制粘贴”。我就开始琢磨内容本身。我试着从自己擅长或者了解的事情下手。比如我平时喜欢捣鼓点花花草草,我就拍了点养护的小技巧,用大白话讲出来。或者有时候做饭,就把过程简单拍下来,配点轻松的音乐。这种视频,虽然看的人不一定爆发式增长,但能感觉到底下评论的人,好像对这内容是真有点兴趣的,不是看完就划走了。
再后来我又注意到一个事儿。就是光内容好好像还不够。我开始留意发视频的时间。以前我都是随手拍完就发,也不管是半夜还是大清早。后来我就试着观察,好像在晚上大家休息的时候,或者中午吃饭那会儿,看的人会多一些。我就开始尽量挑这些时间段发,感觉确实有那么点用。
还有就是那个视频的“脸面”问题。我开始学着稍微弄一下封面和标题。以前就是系统默认截个图,标题随便打俩字。后来我会有意选个看着清楚、有点吸引力的画面做封面,标题也尽量写得明白点,让人知道点进去大概能看到这个改动虽小,但感觉打开率是高了一点点。
捣鼓过程中的一些发现
我还试过一些别的小技巧,比如:
- 跟别人互动互动: 不光发自己的,也去看看别人的视频,留个言点个赞啥的,混个脸熟。有时候别人也会回访,一来二去也能增加点曝光。
- 用用平台给的功能: 比如有些平台不是能搞个“合拍”啥的嘛我也试过跟一些有点意思的视频合拍一下,增加点趣味性。
- 琢磨那些“标签”: 发视频的时候不是可以加标签嘛我开始也瞎加,后来就琢磨着加一些跟视频内容特别相关的,或者当时比较热门的相关的词儿,好像也能稍微增加点被搜到或者推荐的机会。
说白了,就是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没有啥一用就灵的“万能药”。我就是把我能想到的,看到的法子,一个个去试。有的有点用,有的没啥感觉。整个过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积累点经验。
到我的视频也不能说有多火,但比起最开始那会儿,播放量和互动确实好多了。最关键的是,我搞明白了不能光闷头做,得多看、多想、多试,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子。这个过程虽然挺折腾,但也挺有意思的。
今天这个“集锦”就先分享到这儿。都是些我自己瞎捣鼓的土办法,希望能给同样在摸索的朋友一点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