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冷酷”实践记录
得,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最近干的一件事儿,过程挺折腾,回想起来,只能用“pitiless”这词儿来形容,就是挺冷酷无情的,但有时候,没办法。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我手头维护一个老项目,有些年头了,当初也是一点点搭起来的,感情肯定是有的。但这玩意儿越来越臃肿,跑起来慢得要死,时不时还给你罢工一下。团队里的人,也是修修补补,加点新东西,时间长了,里面跟个乱麻似的,谁接手都头疼。
问题的根源
我琢磨了很久,这玩意儿就像个老房子,到处漏风。你今天堵个窟窿,明天墙皮又掉了。小打小闹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老想着保留这个,照顾那个,结果就是整个系统越来越沉,大家都被它拖垮。
下定决心,开始“冷酷”操作
痛定思痛,我决定来个狠的。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我跟自己说,这回必须得“pitiless”,不能有半点心软。目标很明确:精简、高效、稳定。至于过程中会不会砍掉一些看起来还行但实际是累赘的东西,或者得罪一些习惯了旧功能的人,顾不上了。
下面就是我具体干的事儿,一步步来:
- 彻底评估:我把整个项目的代码、功能模块翻了个底朝天。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看,就是审视。哪些是核心?哪些是锦上添花?哪些是历史遗留的垃圾?
- 无情砍伐: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pitiless”的一步。我列了个清单,只要满足以下几点的,一律砍掉:
- 没人用的功能,不管当初花了多少工夫做的。
- 效率低下,拖慢整体性能的模块,不管它看起来多重要。
- 代码写得烂,维护成本极高的部分,推倒重来或者直接废弃。
- 有新技术可以完美替代的旧方案,毫不犹豫换掉。
当时真是大刀阔斧,咔咔就是砍。有些代码还是我自己当年写的,看着也心疼,但一想到它带来的麻烦,硬着头皮也得删。
- 重构核心:对于保留下来的核心部分,进行彻底重构。优化结构,提升性能,确保这部分是坚实可靠的。这个过程也挺苦,相当于把骨架重新打磨一遍。
- 建立新规矩:为了防止以后重蹈覆辙,我定下了一些硬规矩。比如代码规范,提交审核流程,还有就是,以后加新功能必须做充分评估,不能再随便堆东西了。
结果怎么样?
过程确实挺“冷酷”,砍掉东西的时候,感觉就像在割自己的肉。但结果是好的。整个项目瘦身成功,运行速度快了好几倍,稳定性也大大提高。维护起来也轻松多了,新来的人也能更快上手。
也有一些小抱怨,说某个用惯了的小功能没了。但我坚持住了,因为我知道,那些小牺牲是为了整体的大提升。长痛不如短痛嘛
想说的
这回实践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无论是对项目、对工作,甚至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都需要一点“pitiless”的精神。不是说要变得冷血,而是要有勇气去面对问题,敢于舍弃那些不再有价值或者成为负担的东西,哪怕它们曾经很重要,或者你对它们有感情。这种“冷酷”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这算是我这回实践中学到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