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间听到“王晨阳”这个名字,好像还不止一次。有点好奇,就随手查了查,发现叫这名字的人还真不少,各行各业都有。
有的是搞文化讲座的,听上去挺有学问;有的好像是技术大拿,能解决挺复杂的问题;还有的是医生,救死扶伤那种。这让我挺感慨,一个名字背后能有这么多不同的故事和专长。
这事儿也让我想起了前阵子我自己的一个经历。家里有个老物件,具体说是个挺有年头的半导体收音机,突然就不响了。这玩意儿现在用得不多,但毕竟是个念想,扔了怪可惜的。当时我就琢磨,这得找个懂行的师傅给看看,就像那些叫“王晨阳”的能人一样,得有两把刷子才行。
自己动手前的折腾
我确实想找人修。问了问周围的电器维修店,人家一听是这种老古董,要么说没配件,要么说修理费比买个新的还贵,都劝我别折腾了。我也上网搜了搜,看看有没有专门修这种老电器的师傅,找了一圈也没个靠谱的。
那几天心里就有点不得劲,总觉得这老伙计还能抢救一下。我就把它从角落里翻出来,擦了擦灰,看着它,心里琢磨着到底哪里出了毛病。
没办法,只能自己动手
既然找不到“王晨阳”,那就只能自己试试当回“王晨阳”了。说干就干,我找来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把后盖打开了。里面电路板看着还行,没明显烧坏的痕迹。我先是检查了电源线和电池接触片,都没问题。
然后我就对着电路板瞎琢磨。也没啥专业知识,就是凭感觉,用眼睛看,用手轻轻碰碰那些元件,看看有没有松动的。检查了好一会儿,看到一个焊点好像有点虚,颜色不太对。又看到一个电容,感觉外壳有点鼓包,看着不像是正常状态。
死马当活马医。我找出我那套好久没用的电烙铁和焊锡丝,还有以前拆电子设备留下来的零件盒。翻了半天,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参数差不多的电容。
接下来就是动手了。先用电烙铁把那个看着虚的焊点重新焊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那个鼓包的电容焊下来,再把找到的那个好的电容焊上去。手艺挺糙的,焊点歪歪扭扭,但总算是连上了。
结果还真行
全部弄完,心里也挺没底的。把后盖先虚掩上,然后装上电池,按下开关……喇叭里先是传来一阵“滋”声,然后,居然真的调出了电台的声音!虽然信号不是特别清晰,但确实是响了!
那一刻,心里别提多得劲了。虽然只是修好了一个不值钱的老收音机,但那种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感觉,真的挺
所以你看,有时候遇到问题,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工作上的,不一定非得去找那个最专业的“王晨阳”。自己动动手,动动脑,哪怕过程笨拙一点,方法土一点,只要去尝试,去实践,说不定也能把问题给解决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